目录
言论
陶艺教学推行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为例王琳;4-5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陶瓷艺术的影响李煜;6-7
浅谈潮州手拉壶中的美学经济吴世锋;8
思政元素融入美术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以《毕业创作与设计》为例丁晗;赵关键;9-11
陶瓷手工制作在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的实施路径郭致海;12-13
浅谈潮彩在日用瓷载体中的创新性发展佘剑鑫;14-15
南宋官窑技艺的发展及创新陈沈玲;金鑫;16-17
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中引入“工学一体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西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石丽娜;18-19
浅议龙泉青瓷之文化价值李斌;20-21
浅议人类非遗代表名录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叶建文;22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赏析江琎;23-25
基于陶瓷艺术烘托下幼儿舞蹈教育的创造性思维曹晓芸;曹晓青;26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陶瓷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傅军军;27
当代陶瓷的工业设计之路文武;28-29
刍议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体育元素刘中兵;30
探讨
异质性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融合运用研究——以中西方陶瓷艺术作品为例吴可;31
南宁古代窑口陶瓷发展对策研究曹现果;黄芳;周腾飞;32-33
陶瓷设计中的极简主义探讨彭武;34-35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甘肃南梁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颉蓉;36-38
汽车传动和制动系统的陶瓷摩擦材料探秘曾柱松;39
挖掘东平窑陶瓷文化对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研究余小伦;宫成伟;侯婷;余乐晴;40-41
现代陶瓷工艺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周平;42-43
陶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邓雯雯;44-45
青花与釉里红不同艺术风格浅析陈瑶;46-47
吉州窑木叶盏的传统装饰技法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尹美华;48-49
建盏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陈玉锋;50-51
个性化需求下的陶瓷参数化设计创新方法研究朱寒庆 ;宫雪琳 ;王一凡 ;李光亮;52-54
景德镇青白瓷艺术分析阮慧香;55-57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竹灯具的创意设计柳欢;58-59
陶瓷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魏超;刘文静;60-61
从潮州茶文化视角浅谈砂铫作品《八方来财》李宏林;62
研究与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陶瓷外墙面装饰的运用王力;薛岩;63-65
现代青花与颜色釉综合装饰及特征研析白雪;刘时赞;66-67
双相磷酸钙陶瓷在口腔种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于海燕;68
数字设计和制造技术在陶瓷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浅析贾百川;69
浅析龙泉窑的烧制历史以及龙泉青瓷的审美意象廖道康;70-71
宋代龙泉窑青瓷造型之类型及其审美理念研究王利军;72-73
龙泉窑月白釉瓷器之烧制研究许继武;74-75
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历史与现状柯小云;76-77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当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王琳;78-79
当代粉彩山水的艺术变革黄厚来;80-81
青白瓷纹饰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探析詹苑源;82-83
景德镇民间陶瓷工艺保护与传承孙悦;84-85
艺品
朱亚琴紫砂艺术作品欣赏朱亚琴;86-90
龙泉青瓷艺术创作需要有六种匠心徐俊杰;91-93
徐俊杰艺术作品欣赏徐俊杰;94+194
浅论陶瓷绘画中青绿山水创作与创新彭冲;95-96
宜兴彩陶,火的舞蹈——简述我的彩陶艺术之路葛昊翔;97
浅谈龙泉青瓷的简约美张守瑞;98-99
恽南田没骨花卉影响下的“水点桃花”朱雨杉;100-101
浅析剪纸作品《斗艳筝芳》的艺术美感沈燕丽;102
工艺与实践
陶瓷工艺美学在茶具造型设计中的体现研究何杨;103
浅谈景德镇古彩装饰工艺中线条的特点杜传永;104-105
试述景德镇青花瓷装饰艺术的工艺美贝琳;106-107
浅谈日用陶瓷的装饰工艺张川洋;108-109
瓷板画的工艺特征和人文审美周芳;110-111
浅谈铁店窑乳浊釉烧制工艺——窑具吕永明;112-113
非遗传承
陶瓷山水艺术和传统国画山水艺术的继承黄仕波;114-115
点茶的艺术价值和建盏文化传承倪梅英;116-117
悟道与设计
日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分析王昭;江岸飞;118-120
紫砂专题
盛世中华,国泰民安——浅谈紫砂壶《盛世中华》的艺术设计刁一;121
论紫砂《神灯壶》的创意设计和工艺融合庄涛阳;122
从紫砂壶《供春》之中探寻中国艺术形式的仿生创意和文化内涵陈敏娜;123
山河入画 紫韵生辉——论紫砂壶《锦绣》的工艺融合和人文情怀陈亦荟;124
以古为师 金石紫韵——论紫砂《四方壶》的陶刻装饰和人文气韵丁梅琴;125
匠心独运 造物天工——论蕴含在紫砂壶《步步高升》之中的美好祝福之情李能发;126
论紫砂壶《三足如意》的历史传承和艺术审美方琴华;127
论紫砂壶《福圆》的工艺设计和艺术价值洪军;128
丰盈柿果赐吉祥——浅析作品《柿柿如意》的造型设计与文化内涵李劲涛;129
寻寻觅觅处,有暗香盈袖——浅析作品《传香壶》的造型设计与意蕴内涵许达;130
从紫砂壶《凌云誌》之中读懂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写意抒情周丽英;131
巧夺天工紫韵生——论紫砂艺术作品《雅竹清欢壶》的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范莎莎;132
出神入化 壶韵乾坤——论紫砂壶《鱼化龙》的精湛技艺以及美好寓意潘姣莉;133
素朴中的工艺智慧——论《线韵壶》的创作特征吴新平;134
一塘雅趣 紫韵悠然——从紫砂组合《塘趣》来看传统文化的创意设计张群;135
佛门禅意——漫谈紫砂雕塑作品《观自在菩萨》的雕塑艺术与佛教禅意刘朋;136
论紫砂壶作品《高士泛舟》的工艺特色与文化情怀赵美琴;137
龙龟延年,春秋不老——浅析作品《延年壶》的造型设计及文化内涵周嘉;138
赏析《锦地开窗·十二花神杯》的华彩釉色葛昊翔;139
也谈《南瓜套壶》的审美情趣桑崧杰;140-141
也谈《隐龙供春》的艺术魅力周晓兔;142-143
国潮风视域下的壶艺创新张嘉鸿;144-145
竹节清幽,壶承韵美——浅谈《竹节清供壶承》的艺术美感范治文;146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浅谈紫砂作品《净因》的艺术构思华珊;147
积善念,得善果——浅谈紫砂《念善壶》的艺术境界马艳枝;148
风雅壶韵,意境悠长——浅谈紫砂《道洪壶》的艺术风范倪勤勤;149
壶韵文化,朴中鉴雅——浅谈紫砂《掇只壶》的意境之美钱李燕;150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浅谈紫砂《东陵提梁壶》的创作意趣孙晓锋;15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浅谈紫砂《井栏壶》的艺术特征周君法;15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浅谈紫砂《竹节提梁壶》的文化魅力周杉;153
淡拂山僧帽,闲随野客衣——浅谈作品《僧帽壶》的禅意与艺术美学陈进;154
山野之韵 壶中寄情——论紫砂艺术作品《匏瓜壶》的造型设计和人文情怀陈清法;155
野水平荷叶,清风绕竹庐——浅析作品《竹庐生香套组》的制作工艺与艺术韵味陈玉蓉;156
趣谈《笑樱壶》的造型魅力王占军;157
宝莲千万叶,叶叶是如来——浅析作品《宝莲壶》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意境路群星;158
虎虎生威 福慧双至——浅析作品《君威》的造型艺术与文化意境潘胜军;159
短蓑烟雨归来晚,满地落花人倚楼——浅析紫砂套组《溪山烟云》的创作艺术潘涛;160
金秋似镶珂,硕果累累看不尽——浅析紫砂壶花器《硕果满园》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盛娟;161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意文化的创作——论紫砂壶《吉祥如意》的艺术特征王建芳;162
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鉴赏作品《玉莲壶》的艺术特征吴子文;163
好人如壶,美文似茶——漫谈紫砂壶作品《大满瓢》的艺术特征与人文情怀李海珊;164
浅论紫砂创作中的自然之韵——紫砂《春归壶》的创作感悟吴利群;165
情感对于紫砂壶主题创作的作用——论《苦难辉煌壶》的创作感悟厉上清;166
秋风红叶 瓜果飘香——走进紫砂壶作《九月》的秋天陈豪;167
中国传统文化——紫砂壶艺的文化根系范卫;168
竹报平安 鹤寿千年——浅析紫砂陶刻作品《鹤寿平安》的艺术创作祁星斗;169
巴山一夜雨,黑水万松风——浅析作品《松风怀远》的艺术修养与文化意境郁伟杰;170
《夏雨听荷》——拙政园文创紫砂茶具艺术雅韵潘昌亨 ;许晶;171
论紫砂壶艺术对传统吉祥元素的融合与发展——以《四方祥瑞》为例卞亚吉;172
浅谈《合欢》紫砂壶的造型艺术陈明先;173
一壶九鼎——浅析作品《金砂宝鼎》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陈拥军;174
“柿柿”如意——论《柿圆》自然美表现中的文化趣味崔娟;175
梧桐低语 有凤来仪——浅析作品《有凤来仪》的艺术造型以及泥绘美学范利英;176
翰墨竹简见长——浅析作品《儒风·藏卷》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耿浩;177
紫韵吉祥——论《纳福如意》的艺术特色顾美凌;178
多子多福,富贵长寿——浅析作品《松鼠葡萄》的造型设计与文化意蕴蒋芳仙;179
论《静听松涛》的泥料特征与造型雅韵李娜;180
暗香疏影,匠心智慧——论《梅花周盘》的艺术特色马世涛;181
紫砂中的“圆”与“福”文化表现——紫砂作品《平盖福圆壶》之艺术表现魏治国;182
论《田园风光》的泥料之美和造型雅韵吴叶亚;183
虚怀有节——论《空竹壶》的艺术特征夏菁;184
论《扁合提梁》艺术造型中的气韵美徐慈;185
论《松竹情》的艺术雅韵许美华;186
浅析紫砂《兰香》壶的简约美与文化气韵羊玉琴;187
紫砂壶《松韵》的器型雅韵叶芳;188
紫砂陶刻的文化韵味——论《清节凌云》的艺术特色袁冠定;189
浅谈《尊方》的陶刻装饰与器物内涵张继彪;190
论紫砂壶作品《君智寿壶》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张洁;191
传播
涂国生 陶瓷艺术涂国生;192
2023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在京举行扬新;1
肖霁虹 陶瓷艺术肖霁虹;2
唐壮怀 陶瓷艺术唐壮怀;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