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美术史与美术考古
理性与神性之眼:探赜13世纪《维拉尔·德·奥内库尔图集》的“诡辩”之道傅春禹;1-12+211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之“谜”:《鞭笞图》戴丹;13-21+211
微山岛沟南村汉代“丧礼图”画像石研究侯存龙;22-28+211
李可染《观画图》的“无理”基础与意蕴读解杨燕;29-34+211
儒行、贾行:基于中晚明绘画著述书写原境的行为考察张媛;35-40
意象与模式——以叶肖岩《西湖十景图册》为中心的山水研究孙梓钧;41-47
文人、学校与地域:《闲止斋图》卷研究江秋萌;48-53
设计与设计史研究
包山二号楚墓彩绘漆奁画像再探讨王传明;54-59+211-212
清代官式建筑装修的尺寸权衡:以做法为中心王欢;60-65
共享概念中的全适性设计李一城;66-69
面向系统性保护:非遗手工艺文化生态的要素探析闵晓蕾;季铁;70-76
字体设计的演变规律杨艳芳;77-81+211
清代典章服制规范下的缉米珠绣龙袍装饰艺术研究廖晨晨;82-88
基于文献计量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以《设计与文化》为中心的考察陈若煊;张弛;89-94
理论与批评
技术、媒介与人——重探前卫艺术的承续与歧变鲁明军;95-102+212
“场所”概念的范式转型(1960s—)汤子馨;鲁安东;103-109
中西并蓄、实用为先:1910年南洋劝业会图画展品研究胡清清;110-114+212
江永女书中的“汉字”现象阐释张曼华;115-120+212
艺术与知识——约瑟夫·史密斯的书籍与素描收藏姚雨辰;121-125
雅俗的流动:沈周和文徵明应酬绘画比较研究姚远;126-131
画像的故事:倪贻德的《孙月波肖像组画》刘秋兰;132-137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符号化的风景——清代苏州年画女性“美”的图像学解读范银花;樊媛媛;138-144+212
书法创作情感生成与启动机制研究李泊潭;145-148
学术争鸣
由颜真卿到赵孟頫——元人龚璛书风的转变及《教授帖》真伪顾工;149-156+212
佛教艺术研究
“往谒天祠”的佛传视觉叙事探微——以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藏佛传浮雕嵌板为中心张书彬;157-164
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六窟八大明王造像源流新论孙琳;165-169
唐代河东地区冯氏家族的佛教信仰与供养活动研究——以冯法师等造像碑为例刘丹;魏文斌;170-175
中国北朝菩萨像发式式样流变及本土化研究杨晓慧;176-181
艺术教育与创作
论陈之佛对约翰·拉斯金艺术教育思想的吸收与化用戴璐;182-187
论美国“宾校”造型基础课程体系建构与启示价值尚爽;188-192
自我意识在自画像与母性主题中的转变——贝尔特·莫里索自画像研究于婕;翁乙超;193-196
艺术品营销的“市场”意识——海派艺术生态之消费机制研究丁丁;197-201
高校艺术博物馆“显性与隐蔽”数字工程的构建与探索——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为例徐轩露;202-207
本期名家
林家阳的三种象征——看守人 牛虻 海狸赵明;208
与有荣焉——改革年代的设计教育人生林家阳;209-210+213-222+2
刊前絮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