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百家新论
戏剧评论的“理”与“道”,兼谈戏剧创作如何强化戏剧性——戏剧理论与创作名家康尔教授访谈康尔;徐望;4-9
吴锡麒题画散曲之曲画关系探微丁淑梅;王一丹;10-14
戏曲评论
求精不驻足,经典需常新——评大型淮海戏《皮秀英四告》徐子方;15-18
从小说叙事到戏曲叙事——以《昇平宝筏》对《西游记》的改编为例周固成;19-24
罗周红色题材戏曲创作探析曹敬辉;25-29
论日本汉学家田仲一成对中国戏剧的研究田颖;30-33
粤剧东南亚传播与粤文化圈的形成及演变王俊东;谢仁敏;34-37
川剧在日本的传播谱系:意蕴阐释与文化交流王贤君;王晓梅;38-44
论《四川好人》在川剧中的跨文化改编陈小晓;45-49
戏剧空间
双重路线认知图示中的恭顺与颠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空间性政治研究郭方云;徐秋群;50-56
冲出闺阁的女性——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的女性人物书写曾慧林;57-61
赖声川戏剧结构的艺术探源陈双婷;62-66
戏剧演员实现角色性格化的方法研究穆希;67-69
呈现、关系和价值:“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现代化路径王帅;王东帛;70-72
中希双语话剧《赵氏孤儿》的戏曲化演出风格研究陈秀娟;73-76
经典名著在音乐剧中的时代再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中民族元素的运用张岳;隋筱鸥;77-80
革命精神、女性形象与舞台奇观——民族歌剧《风雪大别山》美学叙事的三重维度张红娟;81-83
影视关注
华人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互渗与融合——论陈哲艺电影的空间叙事林如隆;84-89
文化间性视阈下的电影跨文化对话与传播吕丽;90-95
认知、鉴赏与休闲:20世纪50年代电影周的社会功能郑航;96-100
范式演进:林超贤行动电影系列中的格雷马斯谱系敬鹏林;101-105
川剧电影的艺术探索吕霖枫;106-109
非遗保护
非遗传承语境下山西秧歌戏的保护模式与创新研究郝彦添;胡筱倩;110-113
茶园里的狂欢节:人类表演学视野下当代相声的交互表演周胜南;114-118
非遗保护视阈下传统舞蹈的传承路径与文化价值思考——以得荣学羌为例肖丽娟;119-121
艺术教育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检视谭俊;122-125
艺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思考与探索赵春;林梅;126-129
凉山彝族舞蹈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李小芳;罗木散;130-132
文化融通
新时代川派文艺评论“地方路径”研究李立;133-137
坚守与重启:中国舞台演出供应链整合趋势分析(2019—2023)林金姬;138-141
川剧的传承发展融入全民阅读的思考向海燕;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