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术名家
立足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李莉;1-9
艺术-人类学
隆林苗族服饰樊苗苗 ;梁汉昌;2+165-166
特稿
作为方法的“边缘”研究: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杜树海;10-20+54
人类学民族学关键词
童年张敏;21-27
时间与时间性木粲成;28-34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中文语境中“民族”概念的形成与演化何明;王仲黎;35-42
理解丧葬的社会维度——基于早期宗教人类学理论唐沈琦;潘天舒;43-54
共有中的私有与个有:一个老挝村庄的土地文化经济郭迅羽;张小军;55-65
从《甜与权力》《国家的视角》到《末日松茸》:经济社会史叙事的变迁胡甦;章梅芳;66-72
从田野到文本:寻找微信日常“共通的意义空间”查荣林;73-78
中国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空间生产的理论探讨曾鹏;邢梦昆;汪玥;79-85
边境民族地区研究
普通话推广普及与缓解边境民族地区农户相对贫困调查研究——以广西为例刘金林;程凡;马静;86-95
边境民族地区县域社会治理法治化:逻辑、实践与路径胡佳;李晓昀;96-102
史诗研究
悲剧的力量:《玛纳斯》史诗的传承动力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叶尔扎提·阿地里;103-110
论史诗的内部张力与《江格尔》类型群的形成斯钦巴图;111-117
印度两大史诗的图像呈现与流传陈明;118-131
艺术人类学与民族艺术
遗产、疫情与虚拟世界:民族艺术的生态变革与认识论反思孟凡行;132-140
仪式展演双重场域与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以乳源瑶族“拜盘王”仪式乐舞为例李婷;赵书峰;141-147
非遗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王丹;148-156
做“绣郎”:青年非遗传承人的新形象建构冯智明;郑带利;157-164
稿约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