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题·电影史
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立足地方的早期中国电影事业观 颜汇成;李诗棋;1-7
把电影看作“事件”:从《热血忠魂》在南洋首轮影院放映说起 周倩闻;8-13
同仇敌忾:电影界的援绥运动 图克;14-19
类型与题材
“家园”消逝与重构:流散题材文学的影像跨媒介叙事研究 张斌;耿然;20-24
空间转换与意象构成: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意涵探微 祝瑜;25-28
从《东北虎》看当下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人物塑造、美学特征与表达潜力 王硕;29-32
电影理论
现代主义中的事件建构与电影维度 杨碧薇;33-36
从德里达到德勒兹:关于重复与差异的电影哲学 焦琳;37-40
电影中的三种时间综合及其意识维度 吴璇;赵佩茹;41-44
亚历山大·克鲁格与新德国电影运动创作的再反思 邹雪婷;45-48
电影文化
边界消解·文化共享·类型重组:中国电影与审美文化的变迁 赵春燕;李玉洁;49-52
现实议题、广角叙述与文化寓言:伴随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城市电影 杜焕然;53-56
电影评论
细节建构、心理洞悉与历史还原——电影《狙击手》叙事策略探究 李映泽;陈学超;57-60
从“异质”到“同构”:英雄题材影片跨文化传播的影像“解码” 胡步芬;61-64
多元叙事维度下的类型融合:《哦,文姬》的喜剧性表现形式 谢琦;65-68
电影的建构与日常性经验的消逝——《花束般的恋爱》评析 高翼;杨会;69-73
电影文学
互文与重构:媒介“转译”的可能性——路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黄耀民;74-77
媒介转换与艺术共同体:以刘震云的创作改编为核心 姚瑞;78-81
导演研究
离散与还乡:陈可辛电影中的“漂泊者”形象研究 彭程;82-85
近年来中国青年导演创作的“作者”立场与时代书写——以韩寒、文牧野等导演为中心 焦洁;86-89
德·西卡与柴伐梯尼电影的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 毕文文;90-93
纪录片研究
院线纪录片电影的市场化困局 冀静;宋菲;94-97
工匠精神与文化坚守:国产纪录片中的匠人形象研究 朱媛;98-101
汉字类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年轻态叙事策略建构 王帅臣;李凤兰;102-104
动画视域
《雄狮少年》:新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想象与显化 隋坤;王斐然;105-108
新技术媒介中传统神话的解构与重构: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 司桂松;田雅岚;109-112
《边城之垂柳依依》 董蓓萌;何一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