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特稿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60年专题
基督教经典中国化的历程及其意义卓新平;1-6
明清闽籍侨僧在日本长崎传播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启思张禹东;岳世洲;7-14
理论前沿 丝路佛教新论
论中国佛教对佛教文明交流性的深广拓展程恭让;李震;15-23
高原丝路上建立吐蕃佛幢的汉藏因缘尹邦志;康珠;24-32
敦煌西夏石窟的营建与国家背景沙武田;33-40
专家论坛 印度宗教研究
印度历史变迁中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宋丽萍;张起铭;41-48
印度禅观经典中忏悔与观佛关系略论林啸;49-56
跨宗教视阈下的印度佛教戒律研究举隅吴娟;57-64
佛典中的六群比丘考陈映锦;65-71
现状研究 宗教热点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的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李华伟;72-79
近代康区寺院商业经营及其特征卢征良;80-86
国际视野 犹太传统与基督宗教
犹太传统中的耶稣阐释钟志清;87-94
教会法对中世纪西欧犹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张淑清;95-102
作为希伯来民歌的《雅歌》:论赫尔德对《雅歌》的诠释庞文薇;郑舒悦;103-109
试析基督教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李晓凤;110-118
学术专题 中国本土宗教考论
“天人有分”视域下的荀子“宗教观”苑青;119-126
汉地偶像崇拜传统与佛教入华的关系再谈吴虹;127-134+189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三皇信仰李璐;135-142+190
从隐士到真人:唐宋时期蜀地朱桃椎信仰研究李红扬;143-149
深度解读 宗教概念与逻辑
《法华》译疏与中国哲学“权”概念的发展俞学明;150-157
关于陈那与法称的论式形式异同的比较研究许春梅;158-165
学海扬帆 宗教艺文考论
“华严居首”还是“般若建初”:佛教大乘经分类的历史衍变冯国栋;刘素香;166-174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刻及相关问题吴海萍;175-181
忏悔者爱德华的圣徒形象及其背后的诉求翁嘉蔚;182-188
印度纳西克佛教石窟造型艺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