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坚定信心 积极作为 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本刊评论员;1
理论前沿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阮一帆;王智博;4-7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智能化供给探析王卫国;陈月葵;8-11
党建研究
党内法规建设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探析蒲传新;12-15+19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人民性逻辑徐彩霞;郭国祥;16-19
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闫岩;20-23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朱孟光;程文昕;秦宁波;24-28
中青年学者论坛
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身份建构研究苏春艳;29-33
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三重维度李宏峰;郭思吟;34-36+40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逻辑理路尹照涵;黄建军;37-40
学科建设
论高校党委推动思政课改革的核心动力张兴海;谭晓宇;孔茹意;41-4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卢崎;徐玉生;45-48
德育论衡
新时代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三融合”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魏红英;柳娟;49-51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梅凯龙;黄雄义;52-55
课程教学
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与路顾相伟;石书臣;56-5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几个维度孟鹏涛;60-63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翟羽佳;林于良;64-66+94
红色口述历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要义与取径吴迪;彭敦文;67-70
“大思政课”主题化建设的实践路径黄昌英;李姮;71-73
新媒体思政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解笑;74-76
数字化时代高校网络育人探赜朱诚蕾;77-79
学工视窗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探究潘华泉;杜坤林;80-82
观察思考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提出过程及践行原则颜杰峰;刘晓芳;83-86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拓展与升华付晓男;颜雨萱;87-90
在新的文化使命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曹海燕;91-94
学术动态
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前瞻——第七届“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述要李艳飞;康超;95-96
内蒙古工业大学坚持创建“工大先锋”党建品牌护航学校高质量发展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97
邯郸学院简介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