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理论与批评
继道统与制礼法:汉代孔子见老子图的图像逻辑及其传播范桢;1-10+209
克鲁格:图像与凝视的对决——论鲍德里亚对克鲁格的批评万书元;11-19
临济宗与“无声诗”:博物学视域下的《观音·猿·鹤图》寻义施錡;20-27
图像、文字与社会空间:《渊明归隐图》与《归庄图》的范式重构朱燕楠;郭鹏宇;28-33+209
傅山:从“甲申国变”到惨淡治生郑付忠;34-39+209
人类图像生产力的跃迁:3D动画的本体问题与价值思考李翔;40-45+209
彩色图版_本期名家
张放作品张放;2+211-220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非衣与招魂——马王堆、敦煌、吐鲁番及丝路沿线墓葬文化关系研究王晓玲;46-53
外交与美术——以中国使臣记录中的韩国美术史料为中心金弘大;54-58
政治的合法性:龙美术馆藏宋《瑞应图》研究冯鸣阳;59-67+209
技术与观念的艺术实践泛化——康有为与清代碑学篆隶为源的笔法观检证张红军;68-71
王维在唐代画界名不显时的原因分析曹爱华;72-75
明代绘画中的复古现象高阳;76-79+209-210
新山水画中非地域性的“岭南”时空——从两幅新山水画长卷的时空叙事展开的分析耿杉;80-88
宗教艺术研究
重估印度阿玛拉瓦蒂独立佛像赵玲;89-93+210
云冈一期、云冈二期大像窟洞窟形制中国化之比较范鸿武;94-96
学术争鸣
苏轼《潇湘竹石图》真伪新考熊言安;97-101+210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爱、痛感与乐感丁方;史蕊;102-105
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战捷;106-107
美人之美:中西方古代女性妆饰与审美文化比较研究宋炀;108-115+210
光电构成的意象世界——UI设计中的审美意象与艺术形象表现研究魏力敏;116-120
自觉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述评付晓彤;121-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湘西南高沙戏剧硬盔制作工艺探析聂世忠;128-131
刍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基因与保护刘俊;胡显斌;132-135+210
艺术教学与管理
姜丹书与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李方重;136-141
浅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担当孟显波;142-144
写园论笔束新水;145-147+210
共性基础上激发个性特点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春秋花语》之管窥郭善涛;148-151
艺术创作与实践
论陶瓷古彩艺术的三阶段齐彪;152-154+210
现代性视野中的庞薰琹装饰艺术研究平凡;155-165
结构重构和形态创新之线构思维和策略——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解析谈起丁治宇;赵楠艳;166-173
从共感到悦感:基于生活型态的用户价值路径研究徐兴;蔡军;174-177
探寻绘画色彩变迁之路张婷;178-180
小城市城市更新方案评价研究——以佩奇老市场更新项目为例周之澄;徐媛媛;181-186
近年来我国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曾莉;唐雪琼;187-191
新时代境遇下文字设计表现语言的建构高秦艳;黄光辉;192-195
民国中期公交汽车制造与创新设计研究邱珂;196-198
博山金红玻璃料性的研究赵江凌;199-201
论当前高档白酒包装设计的困惑与对策谢宏图;202-204
本期名家
张放访谈Long;205-207
刊前絮语3
启事本刊编辑部;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