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堆芯物理与热工水力
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18个月换料启动物理试验分析 张海州;曹云龙;1-3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动PIV实验研究 王聪;陆道纲;姚志鹏;曹琼;Awais Ahmad;张曙明;4-9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瞬态实验研究 郗昭;孙都成;祝圆;谢峰;李勇;昝元峰;卓文彬;10-13
换料水箱初始水温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运行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黄志刚;张妍;彭传新;白雪松;卓文彬;闫晓;14-17
基于CSG和OpenMP的复杂几何输运计算程序开发及验证 郑勇;彭敏俊;18-23
基于节点模型的空间堆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李华琪;胡攀;杨宁;朱磊;田晓艳;陈立新;江新标;24-27
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单相倒流特性RELAP5建模方法研究 沈梦思;于雷;郝建立;胡高杰;28-33
热管冷却双模式空间堆堆芯稳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开发 田晓艳;江新标;陈立新;李华琪;杨宁;朱磊;马腾跃;34-39
结构与力学
核电厂稳压器水封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傅冠桦;李权柄;任红兵;周鹏;段远刚;40-44
先进压水堆核电厂主管道结构完整性的研究 初起宝;房永刚;王庆;南相辰;45-48
不同材料的核电厂主管道LBB评估对比研究 马琳伟;何家胜;舒安庆;郑小涛;徐建民;喻九阳;49-53
压水堆燃料棒包壳微振磨损计算方法 齐欢欢;冯志鹏;吴万军;姜乃斌;黄旋;54-57
基于RCC-M规范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快速断裂分析与讨论 王大胜;刘攀;金挺;陆文杰;58-61
CENTER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选型分析 吴小飞;李硕;聂常华;杨祖毛;闫晓;王晓衡;邢立淼;62-66
核级动态拉杆受压临界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何孟夫;刘卡壬;韩浪;曹雷生;67-71
安全与控制
核电厂OBE报警方式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对比分析 陈志高;范涛;卢建旗;李山有;72-76
HFETR安全逻辑通道定期试验装置设计 武文超;李林洪;李普;陈启兵;李子彦;77-80
改进离散动态事件树的分支生成机制——精确概率阈值法 郭海宽;赵新文;蔡琦;张永发;黄丽琴;81-85
HFETR移动式应急电力系统设计 覃甫军;李昌顺;金阳;徐川;秦勇成;86-90
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蒋立志;蔡琦;张永发;91-95
基于PI控制的空间堆电功率协同控制策略 李华琪;胡攀;朱磊;杨宁;田晓艳;马腾跃;陈森;江新标;陈立新;96-100
回路与设备
核主泵升速过程最高转速设定方法研究 苏宋洲;王鹏飞;许忠斌;阮晓东;孔伟杰;101-105
反应堆燃料组件解体技术研究 刘晓松;李文钰;106-109
基于PROFIBUS DP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核用空气升液系统 张博;吴珂;陈朝东;李晓薇;110-114
运行与维护
CPR1000余热排出泵地震工况可运行性评价准则初步研究 陈兴江;邵春兵;杨锦春;黄琼宇;丛国辉;115-118
破损燃料组件修复后的物理和热工计算分析 陈秋炀;薛峰;高拥军;119-122
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专栏
Zr-0.8Sn-1Nb-0.3Fe合金Kr~+离子辐照后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杨忠波;程竹青;邱军;吴宗佩;张海;冉广;123-128
TA16和690传热管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赵宇翔;刘然超;何琨;熊茹;王理;129-131
Zr-Sn-Nb-Fe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研究 程竹青;杨忠波;邱军;刘鸿;袁改焕;高博;132-137
锆合金包壳I-SCC性能评价 闫萌;王朋飞;洪晓峰;梁波;戴训;138-140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专栏
控制棒驱动机构传动件状态诊断仿真研究 杨晓晨;李维;张黎明;杨方亮;张智峰;141-144
超临界水堆堆芯典型瞬态三维核热耦合分析 王连杰;赵文博;陈炳德;姚栋;卢迪;145-150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专栏
AP1000波动管内空气-水液泛特性试验研究 田文喜;蔚江涛;汪志伟;苏光辉;秋穗正;151-155
竖直管内纯蒸汽冷凝换热机理模型的开发 苟军利;王宝婧;丁文杰;单建强;156-159
高温气冷堆燃料运输容器热工计算分析 刘杨;汪俊;160-163
核燃料技术发展专栏
球形燃料颗粒点接触处理方法研究 郭子萱;孙中宁;张楠;164-168
TRISO燃料颗粒三维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开发 陈平;李伟;李垣明;唐昌兵;李文杰;周毅;169-174
FeCrAl包壳燃料棒辐照行为研究 高士鑫;李文杰;陈平;焦拥军;周毅;何梁;175-177
压水堆燃料组件板弹簧压紧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蒲曾坪;耿飞;黄春兰;庞华;齐敏;彭园;郑美银;178-181
接触式中子毒物板厚度检测系统设计 谷明非;青涛;李权;秦勉;王浩煜;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