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声乐作品
壮哉!我泱泱中华!!! 邂逅;鞠芳;2-9
月满西楼 李清照;李淑明;翟纯璐;刘祥飞;10-14
格桑花开 段成瑶;15-22
端砚飘墨香 陈道斌;曾琼娟;王顺仪;23-27
太阳出来喜洋洋(双钢琴曲) 刘智强;40-50声乐作品_卜算子三首
梅 陆游;戴娱;28-31
兰 陆游;戴娱;32-34
竹 陆游;戴娱;35-39音乐评论
从《玛依拉变奏曲》看胡廷江的创编艺术 程明;51-52
历史语境下的吕梁抗战民歌创编研究 常晓菲;53-55
当代民族歌剧创作思考与展望——写在2018年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之后 徐斐;56-57
中韵西技,意境融彻——民族音乐交响诗《龙魂》探微 蒋宁;58-59
高为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研究 杨金花;60-61
五声性因素对调性结构的拓展 马淑伟;62-64
中国近现代二胡音乐创作的梳理与研究 杨立;65-66
钢琴作品演奏中对民族乐器音色的应用分析 刘磊;67-68
从作曲角度谈“同均三宫” 王安军;69-72
音乐社会功能问题新论 张宏亮;73-74
西洋乐与当代民族风室内乐的对话——《四季之春醒——为小提琴、单簧管和钢琴而作》 钟易非;75-77
从文化特征略谈中国钢琴文化发展脉络 赵静静;78-79
论歌剧《草原之歌》的音乐戏剧性 李欣倩;80-82外国音乐赏析
20世纪早期哈尔滨俄侨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何艺;83-84
浪漫中的理性,理性中的浪漫——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释要 姬永利;85-86
抒情性、戏剧性、哲理性——米亚斯科夫斯基第27交响曲评述 孙中华;87-89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中的形与意 孙炯;90-91
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研究 撤回 王晶晶;92-93
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民歌文化发展 孙霁;94-96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 刘大坚;97-98民间音乐与创作
试论民间音乐素材在合唱作品编创中的运用——以云南传统音声的三重提炼途径为例 彭娟;99-101
瑶族民歌歌唱语言特色研究 杨胜慧;102-104
陕西鼓乐的新路径研究 杨玲玲;105-106
广东紫竹观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胡远慧;李美群;107-108
二胡艺术的民族性及其现代精神 田少杰;109-110
双簧管音乐创作的民族化 杨光;111-112
闽台传统音乐题材钢琴作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林映钏;113-116
琵琶曲中的秦腔音乐元素运用分析 徐鑫;117-118
文化视域下的城口民歌研究 徐郭凌;119-120
音乐行为下的古人音乐诗性智慧透析——以《葛天氏之乐》中《敬天长》、《依地德》为例 胡万里;121-122
内蒙古西部方言字调配音规律研究 刘丽;孙丽娟;123-124
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教学体系在师范类院校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 高见;125-127
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策略 王晔;陈建烨;128-129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常德丝弦生境再思考 张霞;吴修林;130-132
勾蓝瑶洗泥节音乐仪式研究 邢磊;133-135
新时期侗族大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韩东;136-138
赫哲族与那乃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对比分析 徐熳;139-140高校论坛
以音乐剧为载体,提升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李京玉;唐松林;冯誉萱;141-142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陈雪;143-144
广西本土民族音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探索 戴伟;145-147
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研究 张新江;148-150
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探讨 黄凝薇;151-152
声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纳少军;153-154
河北省钢琴教育发展历史研究 崔伟;155-156
论即兴演奏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陈剑;157-159
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秦宇;160-161
教育均衡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王泓鉴;162-163
柯达伊教学法与6-12岁儿童音乐读写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王丹琴;164-166
谈音乐内心听觉意识培养 吴燕;167-168
论民族音乐创作的国际化问题——以中国——东盟音乐周为例 韦铀;169-171
高师古筝教材编写现状与反思 郎娟娟;172-173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同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王琳;174-176
和声创作技法初识——从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谈起 张淼;孟卓;177-179
网络环境下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发展 王亚辉;180-181
对高师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师范能力的探讨 郑红;182-183
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评奖的意义与价值 吴琳;184-185
公共音乐教育传统内涵与当代意义再诠释 赖媛圆;186-187
论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赵芊;188-189
比较豫剧与西方歌剧的生成背景 邹霞;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