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土壤物理与生态环境专栏
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降水的关系 张瑞;李鹏展;王力;359-369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治理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容重及黏粒含量的对比 黄艳丽;李占斌;苏辉;王杉杉;李垚林;刘晨光;370-378
陕西不同区域苹果林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生产力模拟 郭复兴;常天然;林瑒焱;王延平;穆艳;379-390
模拟降雨条件下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 谢申琦;高丽倩;赵允格;郭玥微;391-397
HYDRUS-1D模型模拟渭北旱塬深剖面土壤水分的适用性 李冰冰;王云强;李志;398-404
耕作深度对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罗俊;林兆里;阙友雄;李诗燕;姚坤存;姜永;张华;陈建峰;405-412
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时空动态的影响 李少辉;王邵军;张哲;陈闽昆;曹润;曹乾斌;左倩倩;王平;413-419中国生态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会议专栏
不同季节杉木幼苗叶片养分和代谢组分对增温和减少降水的响应 张秋芳;吕春平;周嘉聪;李晓杰;郑永;熊德成;陈岳民;杨玉盛;420-428
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 何敏;王鹤松;孙建新;429-438
基于参与式制图的城市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价——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为例 彭婉婷;刘文倩;蔡文博;王鑫;黄智;吴承照;439-448
协同分布式实验2.0(CDE 2.0):生态学野外研究新方法 李际;449-455
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杨滨娟;孙丹平;张颖睿;钟川;黄国勤;456-462
基于通量分析方法的河川型水库生态屏障区位设计 单楠;张雯;唐夫凯;潘扬;463-471
太行山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垂直梯度特征 朱建佳;刘金铜;梁红柱;高会;刘鹏;472-480研究论文
杉木凋落物覆盖对自身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赵冲;蔡一冰;黄晓;刘青青;朱晨曦;于姣妲;王正宁;刘博;481-488
人工油松林中不同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对氮添加的响应 张豆;景航;王国梁;489-495
气候变化条件下山西翅果油树适宜分布区的空间迁移预测 张殷波;刘彦岚;秦浩;孟庆欣;496-502
长沙市不同污染程度区域桂花和香樟叶表面PM2.5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 罗佳;周小玲;田育新;陈建华;503-510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冯雪瑾;张志华;杨喜田;毕会涛;桑玉强;武应霞;石岳峰;511-517
陕西渭北柿子园种植白三叶草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左玉环;刘高远;杨莉莉;梁连友;同延安;518-524
腾格里沙漠草方格固沙林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罗雅曦;刘任涛;张静;常海涛;525-535
基于MODIS NDVI、SPOT NDVI数据的GIMMS NDVI性能评价 朱艺旋;张扬建;俎佳星;车彬;唐泽;丛楠;李军祥;陈宁;536-544
黔中喀斯特坡地浅层裂隙土壤机械组成对降雨的响应 杨宇琼;戴全厚;严友进;彭旭东;545-552
多年放牧对不同类型草原植被及土壤碳同位素的影响 姚鸿云;李小雁;郭娜;王莹;朱国栋;王晓楠;魏俊奇;王成杰;553-562
胶州湾滨海湿地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三维荧光特性的影响 孙小琳;孔范龙;李悦;狄丽燕;郗敏;563-572
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何红霞;李小涵;包明;李超;马小龙;何刚;邱炜红;王朝辉;573-582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性和盐基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 冀建华;李絮花;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吕真真;蓝贤瑾;陈剑秋;583-592
广东省不同区域农田土壤酸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郑超;郭治兴;袁宇志;郭颖;柴敏;梁雪映;毕如田;593-601
生物药剂滴施对棉花黄萎病及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吕宁;石磊;刘海燕;司爱君;李全胜;张国丽;陈云;602-614
基于“质量-风险-需求”框架的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黄隆杨;刘胜华;方莹;邹磊;615-626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评价及空间格局匹配 易丹;赵小敏;郭熙;江叶枫;王成量;赖夏华;黄心怡;陈蕾;627-636
烟气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影响的模拟研究 康媛;白晓珊;卜兆君;冯璐;郭红梅;杨云荷;李亮;637-643
GAM模型和BRT模型在长江口鱼类群落多样性预测中的比较 吴建辉;戴黎斌;戴小杰;田思泉;刘健;陈锦辉;王学昉;王家启;644-652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元素组成 陆化杰;陈子越;童玉和;张旭;刘维;程馨;陈新军;653-660
圈养马麝非繁殖季节胆量水平及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刘晓冰;董霞;黎勇;周密;盛岩;郭凤鹏;周燕荣;孟秀祥;661-667综合评述
还田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转化分配及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艳华;苏瑶;何振超;喻曼;陈喜靖;沈阿林;668-676
全球变化对森林土壤甲烷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何姗;刘娟;姜培坤;周国模;李永夫;677-684
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及应用路径 刘春芳;薛淑艳;乌亚汗;685-693
细菌胞际电子转移及其生态生理学意义研究进展 陈文达;倪微琪;胡宝兰;郑平;694-702
东方蜜蜂入侵群体的建立机制 丁桂玲;安建东;703-710
封面说明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