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评论
“重写小说”中的“重读”结构 ——以《杰克·麦格斯》和《匹普先生》为例 王丽亚;3-13
跨界接纳与谱系的更新 宁一中;14-22
从命名者到“一人大学”:庞德的诗学话语探踪 孙宏;李英;23-33
文本、读者、历史:霍桑《年轻的古德曼·布朗》在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 李宛霖;34-43
“局外人”与“热带鸟”:巴别尔的身份认同与伦理选择 王树福;44-54
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性身体与精神的主体性建构 毛凌滢;55-62
“批评”之后的对话与和解——论艾丽丝·默多克的创作与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 段道余;63-71
论罗恩·拉什《美好之物难长久》中阿巴拉契亚人的他者意识 李得乎;72-82
理论
西方文论关键词:田园诗 张剑;83-92
西方文论关键词:命名时段 张颖;93-101
西方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主题评述 顾梅珑;102-112
文化研究
何谓“情动”? 汪民安;113-121
应对“风险社会”的原教旨主义国家——论《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对现代社会的颠覆 王一平;122-131
欲望的双重面孔——论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 尹晶;132-141
保罗·马尔登的空间想象 孙红卫;142-150
试论康拉德小说中的“意外”死亡 李长亭;151-158
书评
数字文化的道德伦理——评《数字化时代的后现代性》 林青;159-166
战争,创伤与身份认同——评荣格尔的《部落:论回家与归属》 胡亚敏;1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