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乐海短波
浸染丝路之乐 奏响文化强音——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落幕张锐;4-5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于5月在沪举办荣;63
熊猫组曲《玺徙喜》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首演日斤;83
2019北京·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通知83当代音乐家
艺术家的平衡与恪守——对话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林大叶刘元举;6-11
脚踏肥沃的土地 面对无路的荒原——王以东中国民族打击乐学科建设的探索之路张伯瑜;21-24
封面人物71创作研究·乐海撷英
呼唤时代的英雄——评叶小钢的第七交响曲《英雄》金平;12-14
攀登艺术高峰 不断开拓创新——民族歌剧《沂蒙山》创作谈栾凯;15-17
使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焕发新辉——对叶小钢《第五交响乐〈鲁迅〉》的创作分析郑阳;25-29
经典剧目的继承与创新——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评析胡艺芳;46-49
立足传统 秉持创新——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特征评析吴可畏;50-54表演艺术
对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之“法”的多重感悟——写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成立60年之际方琼;18-20民族音乐
留下历史存照 助力雄安腾飞——雄安新区音乐类“非遗”系列考察摄录研究工作回溯齐易;30-33
从民间场域到文化象征——谈两岸北管音乐的转型与再生林雅琇;34-38乐海钩沉
东亚音乐考古学第十届年会暨音乐文化人类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叶春;39-40
初创阶段(1958—1960)的天津音乐学院温鹏翔;55-59环球采风
响当当的来路——巴黎音乐城游记三则张振涛;41-45
我的音乐需要你的陪伴——阿格丽姬在上海邹彦;77-79
柔美与阳刚之间——谈《“流浪者”幻想曲》的音乐风格朱宁宁;80-83
萨尔茨堡的“爱之歌”——听考夫曼和达姆婼演绎《意大利歌曲集》李琳;88-91音教园地
低音提琴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杨蕊;60-63音乐学探索
让器乐创作回归常识的呼吁——于润洋《器乐创作的艺术规律》的历史评价明言;64-67
美国酷儿音乐学研究述评宋方方;68-71
当代及其未来音乐风格的预见——迈尔波动静态风格的解读朱厚鹏;72-76社会音乐生活
合法使用表演权 保护著作权人利益——关于作曲家鲍元恺与上海民族乐团表演权纠纷的探讨马广洲;84-87书林漫步
音乐人类学综合研究及深化发展的新收获——为孟凡玉新作《民间仪式音乐与乡土社会秩序》代序秦序;92-95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2
欢迎订阅《人民音乐60年》纪念文集(1950—2010)33
图片新闻97
古琴艺术家 赵晓霞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