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动态 » 最新目录 » 正文
《艺术家》2019年10期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艺术家   浏览次数:4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目录创作邵志翔作品邵志翔;2评论哲理禅思文质辨洽评著名花鸟画家胡嘉梁倪加福;3-4艺术作品何思瑗作品何思瑗;5王青作品王青;6王娜

 
 目录
创作
邵志翔作品邵志翔;2评论
哲理禅思 文质辨洽——评著名花鸟画家胡嘉梁倪加福;3-4艺术作品
何思瑗作品何思瑗;5
王青作品王青;6
王娜作品王娜;7
黄欢作品黄欢;8
何建平作品何建平;9
《村口》夏铭;10
《边城》陈晓;10
《山间晨雾》贺聪;10
《读梦》郑婉;10
邹雅琢、贾婧奕、李金崧作品邹雅琢;贾婧奕;李金崧;11
陆心远作品陆心远;12
司徒忻作品司徒忻;13
徐娜作品徐娜;14
高飞作品高飞;15
《那时的天空》王天玲;16
安徽凤阳国际大酒店景观设计说明余然;17
陈浩作品陈浩;18精品视角
印象村落程智;19
但丁·罗塞蒂画作中的女性形象高洁;20-22美术视点
论中国古代工艺中的美王静;23
当代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曲荆晶;24
探究当代市井生活场景主题在漆画中的艺术表现王禹涵;25
浅析超现实主义思想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体现王辰旭;26
凡·高绘画作品在设计构成语言中的应用王麒婷;27
魏晋隋唐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辛艳蓉;赵思源;28
广西绘画艺术的地域性研究邓智媛;29
漓江画派的山水之美王梦洁;30
浅析中国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翁健凯;31
现实主义与写实绘画周楷;32
坦培拉绘画材料技法研究高思博;33-34
南通纸马的艺术特征陈洁;35-37设计艺术
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夏莲;37-38
动态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分析聂淼;39
重彩画装饰手法在当代装饰画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沈康宁;40
AR技术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张鲁燕;41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李珩;42
服饰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王康;43
阴山岩画图形符号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设计应用王芬;44
探究朝鲜族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张文泳;45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内涵设计研究焦萍;46
“一脉相承”叶脉书签文创产品设计与应用——以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特色文化为例吴伟;赵玉莹;席亚锋;张迪;47
解忧空间的研究与设计佟子俊;李皓;丘世炜;李诗陶;48
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相互关系的研究秦傲;49
草木精华之美——黎族植物染刘洋;50
民间艺术隐性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转译再生郑仁思;51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元素的有效运用探讨李泽坤;张华斌;52
现代艺术设计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方法李军瑞;53
交往与空间——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浅析魏一;54-55
重庆璧山度假酒店空间物境推演伍尚斌;55-56
小议视触感设计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的表现米丽莎;57-58
虚拟现实技术在草原丝路书画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刘蓉;于佳;59-60艺术学理论
O2O模式与三维虚拟仿真在纺织服装业的应用分析李充和;61
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现代传承严明喜;62
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研究梁朝萌;63
浅谈装置艺术中的表现手法李琳玉;64
浅谈城镇化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所面临的时代困境刘敏;65
当代舞台艺术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周雨瑶;66
艺术想象与趣味的心理分析刘利娟;67
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武斌;68
新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创新发展张炜林;69
图文并茂展事实 悲壮融合升境界——谈新闻摄影作品的悲壮之美宋兆宽;70
新媒体视域下摄影艺术中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孙怡华;71
德化陶瓷的艺术特色分析李巧雷;72
“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以吉安县鲤鱼灯为例赵磊;73
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付楠楠;74-75
摄影术传入福州后的发展概观李婧扬;76-77
论元代书坛的“隐逸书家”朱俊婷;78-79
渤海国釉陶器的类型及相关问题分析王宇;80-81
程式的固守与精神的雕琢——论思惟菩萨造像艺术传承的变与不变钱盈盈;钱秋虹;82-83
卷草纹的发展史即唐草的前世今生张云鹤;84-85
浅析当代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王冉;86-88艺术教育
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斯庆;89
教学中如何强化幼师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李芳;90
高校舞蹈教育的方法与目标探析钱义飞;91
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李晨;92
社会钢琴教育教与学的常见误区探讨肖博;93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张寅;94
高职钢琴课堂“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刘愈佳;刘琳玉;杨淑琼;95
心理教育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全焉旖;96
5G时代引领综合类艺术院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白雪莹;97
浅析五年制师范院校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刘小婷;98
歌剧排演在艺术类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引入与实践研究刘建芬;99
拉班舞蹈教育体系浅析与展望王帅;100
浅析艺术实践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俞冲;101
表演教学中发散思维的作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宋璇;102
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徐凯;103
葫芦岛传统手工艺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吕祉桥;104
舞蹈艺术创作的思维能力开发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重要性陈驿;105
高师院校学生声乐实践教学浅析刘懿莹;106
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与文化内涵结合思路谈阮继鑫;107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结合Group Project教学模式研究——以室内软装饰设计课程为例吴珺;108
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情的训练方法探究何云;109
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林教刚;陈炳龙;辛娜;110
论陶瓷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林顿;111
艺术院校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徐艺;112
教学中芭蕾舞蹈风格转换古典舞蹈风格研究贺振婷;113
论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李洪琴;114
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研究何伟;115
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教学中工艺美术资源的利用王旭敏;116
高校《基础和声》课程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蒋笑一;117
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杨爱萍;118-119
基于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艺术设计教师的认定与培养探索赵伟;119-120
高校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郑铭磊;李留桥;121-122
浅谈艺术设计课堂中的互动教学丁传国;122-123
浅析动画短片创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孙丹枫;杨杰;124-125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高子健;126-127
古典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徐虹;128-129
“转型”语境下非遗文化介入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体制研究——以苏州泥塑文化为例李凤志;马建梅;蒋励;李娇娇;130-131
相聚切磋开眼界 古风遗韵翻新声——2019甘肃省非遗传承人群陇东道情研习班综述王亚娟;132-133
美丽中国 礼乐之邦——新时代艺术教育之我见李源;134-135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陈敏;136-137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改革实践研究李安然;138-139
基于构建造型基础传承与创新理念的 有效课堂探析周佼佼;140-141
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以达斡尔族舞蹈为例李美虹;142-143
文化特色与卡通衍生产品设计实训课堂教学的融合探讨林清增;144-146
优化课堂教学 推进实践环节 拓展课外培养——谈应用型高校“学、演”模式一体化音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彭青;147-149音乐与舞蹈
浅析短笛在乐队中的运用彭帆;150-151
试论合唱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素质关文荣;151-152
特色民歌花儿语言的特点颜霏;153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宋怡忠;154
现代舞舞蹈编导中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结构探讨易婷;155
浅谈长笛演奏中气息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田园;156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何仲仙;157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其运用杨斯桅;158
当代二胡作品创作与乐器改良研究李嘉宝;159
如何提高彝族舞蹈者的舞蹈表现力王英;160
流行音乐元素在民族音乐唱法中的运用徐文娟;16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研究张汝琳;162
浅析舞蹈艺术创新展示中的数字化技术周媛;163
高校舞蹈艺术表现力中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唐甜甜;164
舞蹈元素在杂技表演中的应用研究潘建;165
试析吉他在乐队伴奏中的运用崔建华;166
试论中国小提琴的音乐文化之路吕乐;167-168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在师范类舞蹈生课程中的意义潘雪瑞;168-169
汉语发音在声乐演唱及发声训练中的作用张乾文;170-171
音色完美——声乐技能的核心技巧孟庆宝;171-173
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分析李建华;174-175戏剧与影视
近十年国产院线动画受众定位研究陈佰贺;胡浩;176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德故事3D动画系列短片推广传播的实践与思考王丹;张琪;177
“山海经”战“三星堆”漫画大师导演中国“阿凡达”王慧萍;178
浅谈现代京剧较之传统京剧形式上的变化——以《红灯记》为例王灏;陈萍;179
舞台灯光效果对戏剧的影响分析杨威;180
浅析民族歌剧《运河谣》的演唱技巧——以《运河谣》唱段为例彭译萱;181-183
文化符号视角下的中国学派动画薄杨;183-184
三维动画电影中角色类型的分类方式研究——以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为例唐睿;张璐璐;185-187
美国戏剧大师谢克纳味匣子训练法对戏曲表演教学的启发与思考包峰;188-189
新瓶装旧酒——概述麦茨的电影语言观栾刚;190-191文学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潘虹如;192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艺术家》2019年10期

下一篇: 《艺术家》2019年10期

 
相关投稿动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