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学习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的体会
石磊; 1-4
论习近平的“共同体”外交理念
宁苑源; 5-6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魏佳; 7-8
“四个全面”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宁甜甜; 9-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归属——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
阳甜甜; 12-14
中国方案的产生探析
薛羽洁; 15-16+30
浅谈坚持文化自信
圣雪琪; 17-18
构建科创枢纽关键在创新制度供给——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思考
王智敏; 19-21
法治新常态背景下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周忠梅; 22-23
马克思主义研究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程薇丹; 24-25
从科技发展方向性看马克思的进步史观
倪晶晶; 26-2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发展
陶玉白;肖祥; 28-30
对“支配自然”思想的积极解读——格伦德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析
张凯丽; 31-32+39
奥康纳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赵博; 33-34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
鹿梦卿; 35-36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毛泽东发展理论
覃志峰; 37-39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
张博; 40-41
对《论十大关系》的《矛盾论》的解读
王健男; 42-44
浅议民主革命时期第三条道路的产生及影响
楚洪月; 45-46
长征精神在“路”上
刘丽; 47-49
政治研究
加速融合官民两大舆论场的路径探讨
乔飞宇;杨玉环; 50-51+54
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研究
郁彩虹; 52-54
法治视域中“三不”反腐机制论析
赵蓉; 55-57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绿化”
冯娜;李风华; 58-60
哲学研究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汤丽; 61-63
论胡塞尔纯粹自我的确立与展开
郑方宇; 64-67
再论萨特自由观
于双; 68-69
“时”“位”视域下的儒家义利观
邵友伟; 70-71
陈来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中的理气论、性情论、功夫论
高一品; 72-73
社会研究
“微信圈”与众筹实现程度研究
解芸擎;黄若宸; 74-75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研究综述
卢小君; 76-77+86
公私合作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段振鹏; 78-79
增强新马琼属社团新生代“寻根”意识研究
张淑萍;张逢博; 80-81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党宇菲; 82-83
农村凋敝与家庭秩序变迁——以中部某村为例
秦行国; 84-86
刍议婚姻家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基于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
王慧; 87-88
“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以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为例
刘家雨; 89-90
孤残幼儿家庭助养内涵解析——基于大庆市孤残幼儿家庭助养实践思考
戴清清;汝秀梅; 91-92
当今社会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教育研究
徐新萍;翟欣; 93-94
基于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援助机制的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王伟兰;杨毅; 95-97+100
西藏矿山稳评的必要性与评估关键点研究
王娟丽; 98-100
江苏劳动力市场供需趋势分析
王欢; 101-103
经济·法学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王彤; 104-105
提升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
张坤; 106-107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探析——以徐州为例
何颖;傅心蓓; 108-110
法的“阶级性”与“全民性”的历史分歧与当代视角
佘文博; 111-11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机制创新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周黎; 114-116
司法过程的手段与目的——以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为研究范本
于嵘翰; 117-119
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教学论析
李凯伟;陈永华; 120-121
党建研究
重温《共产党宣言》 弘扬共产党理想
李晗; 122-123
强化“熔炉”作用 打造道外区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
刘玉岩; 124-125
基层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问题研究
姜林林;于泉蛟; 126-127
妇联组织参与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田军;杨建淮; 128-131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五好”党支部和“品牌”党支部创建为例
宋汉文; 132-133
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党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武杉;王征;杜云飞;冯翠玲; 134-137
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和现实路径研究
韩雨良;回彦霖; 138-139
历史·文化研究
浅谈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
王号辉; 140-142
明清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与区域特征
许南海;张勇; 143-145
探析国民政府在川西围剿红军策略的渐变
王睿; 146-147+159
解放初期东北地区镇压反革命运动述评——以辽宁地区为例
高赫男; 148-149
浅析王充的教育思想
潘宇俊; 150-151
民国初期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分析
王晓敏; 152-153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弘超; 154-155
十月革命之农民问题及其意义
闫柳君; 156-159
19世纪60年代中美内战的比较
刘庆丰; 160-161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
崔财周; 162-163
试论王思任的旅游思想
缪清清; 164-165
论哈尔滨依托冰雪资源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产业
马琛; 166-167
对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王庆波; 168-169
教育理论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走向
孙立文;房嘉财; 170-171
浅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意义
周姣术;朱华; 172-173
我国高校章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蒋凯;李娟; 174-176+188
新阶段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整合与重构
刘永鑫; 177-178
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高校从严治学对策研究
薛一飞; 179-180
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郑杨; 181-183
陕南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刘鹏;刘敬梅; 184-185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以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卓越实验班教育管理模式为例
潘宇峰;兰俏梅; 186-188
创业自我效能与高校创业教育构建研究
韩雪; 189-190
高校对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哈尔滨“全国最大中俄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基地”的建设研究
冯海霞; 191-192
简析艺术类高校师德建设的廉政内涵
王筱蕾; 193-194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言捷智;邹建国; 195-196
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吴小平; 197-198
试论新建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以钦州学院为例
谭东丽;陈芬; 199-200
教学实践研究
浅论政治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彭柳怡;戚中美; 201-202
对经济类专业人际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杨秀丽;郭晓勋; 203-204
优化课程管理 提高通识教育质量——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探析
卫凤娇; 205-2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
秦元海; 207-208
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陈吉庆; 209-210
广东改革开放经验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蔡蓉;孙新建; 211-213
高校思政课“导师制”实践教学新载体的主体保障
滕卫双; 214-215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
徐益亮; 216-217
高职“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朱婕; 218-219
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研究
戴园园; 220-221
经济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调适路径探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为例
黄翠新;任钰佩; 222-22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公平正义与核心价值观
李迎春; 225-226
朱熹德育方法及其现代启示
杜梅君; 227-228
我国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钟媛媛; 229-230+233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钟倩;张文标;肖森; 231-233
高校师德建设中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探讨
唐勇; 234-235
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土壤
龚世星; 236-237
叙事疗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向伟; 238-240
论休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现代转型中的应用
高彩荣;杨胡列; 241-242
晋商文化在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
朱斌杰;朱颖原; 243-244
政治仪式:高校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有效载体
苏婷婷;蚁晓霞; 245-247
论视觉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刘晓君; 248-25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探析
冷翠玲;宋来臻; 251-252
论思政理论课对警察大学生忠诚教育的作用
邹军; 253-254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邹芳芳; 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