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摩诃僧祗律》中的“VP不”疑问句陆恒;1-3
《汉语大词典》衣物量词收词释义商补高佳;4-6
浙江玉环方言词汇接触研究综述吴腾飞;7-8+19
“尬X”式词语的三个平面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李金静;9-11+49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彭妍;12-14
浅淡中国古代悼亡文中的恒常与无常苏梦蝶;15-16+24
试论《黑色星期天》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肖艳红;17-19
生命与死亡的真谛——英诗《墓园挽歌》主题再探刘建国;20-21
叙述的可靠性——以布莱恩·道尔的《我们是布莱恩》为例李娜;22-24
《保护网下》的人物原型解读尹晓琳;郭齐齐;25-27
母性的缺位、依赖与重构——论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女性角色陈倩茜;28-29
詹姆斯·理雅各《道德经》英译本的归化异化翻译评析尧文群;贾典;30-32
从翻译美学视角赏析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文刘圆媛;33-34+72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看其在中国的接受张丽娅;35-36+56
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技巧吴楚;37-38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调查与分析刘燕;邓红华;39-40+3
《背影》以读促写教学探究张宇欣;41-43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象形字教学中的运用赵小晶;张斌;44-46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与翻译专业学生语言服务能力培养关晓薇;47-49
边疆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董军;50-51
新时代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创新与思考吴晓辉;52-53
线上国际汉语直播教学初探——以面向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唐诗入门”课程教学为例张雨欣;54-56
互联网视域下美国网络中文教学项目个案研究——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网络中文项目为例陈瑜;57-58+27
RST理论在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行性探讨孙娟;59-60
课堂观察视角下文本解读的缺失与优化宋公平;61-63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汉字系统分析张华旭;64-65+32
整本书阅读教学三字诀:整、散、整黄颂茜;66-67+43
以演促学,以演促说——编演课本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摭谈陈可;68-69
文道相融,化育顶天立地中国人——高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探究王玉琴;70-72
咬定中心不放松,处处点题美文成——从点题扣题谈高考作文的备考吴志红;73-74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效率柳秀长;75-76
增强文化自信——以统编版教材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刘淳;77-78
“美篇”软件让三年级学生作文轻松起步——“互联网+作文”教学初探陈鸿燕;79-80
台湾地区康轩版小学国语教材选文题材特点分析孙彤;81-82
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查正琴;查正权;83-84文化学研究
口述史视角中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宁夏“杨氏家庭泥塑”传承人为例陈晶;武钟山;85-87
“非遗”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以少林武术文化为例李峰亮;吕金芳;88-90
文旅融合视角与旅游产业高水平发展韩德琼;91-92
例谈影视中重复蒙太奇的艺术表现功能赵志英;93-94+6
汤湖图书馆对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借鉴和启示刘文俊;95-97美育美学研究
对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培养基础的思考尹云彦;车如山;98-100
“中华美学精神”与新时代艺术硕士(MFA)的培养谭玉龙;101-102+90
基于中外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对比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王梓秋;103-104
浅谈高校“名画赏析”类课程设计——以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为例杨秀娟;105-107
“北宋画学”对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启示杨芃;108-109+100
书法教学对高校学生的美育作用邹静波;110-111+218
高校音乐鉴赏课如何融入多元音乐文化郝海燕;112-113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张娜;114-115+132教育理论研究
“全员育人”大格局下各育人角色的定位及互动关系——以辅导员为视角陈睿;许蓓蕾;116-117+87
青海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改革创新实践——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高莉苹;118-119
高校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的价值及其有效途径李晶晶;张军生;120-121+107
如何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能陈均婷;122-123
对评审权下放后民办高校职称评价标准的思考与探索——以登云学院为例朱翠芳;124-125+165
基于共词聚类的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现状评析王更;126-127+63
郑州西亚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景初;128-129+97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旅游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苏奕姣;周嘉禾;130-132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杨玥;133-134+14
缅甸华文教育发展及策略探索杨苗;周家瑜;135-136+46
青年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仲倩;137-138
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浅探袁永军;139-140+158
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郭鑫;141-142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剖析——以河北高校为例秦赞;张敬亚;143-144+171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张琴琳;罗少松;145-146+161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路径研究——中介变量的传播影响力田蕾;147-149
基于“长板理论”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王盼盼;陈雪娇;150-15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及提升策略黄大为;赵睿;董青青;152-155
南通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回归对策——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孙津津;薛丹;156-158
“微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途径周刚;159-161
校园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张志伟;162-1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怎样进小学校园王垚;164-165
建设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班级董玉梅;166-167+191
中学班级德育“五求”的实践路径与操作举措陈佳;168-169+205
合理引导,巧用电子媒体,让幼儿健康成长宋菊玲;170-171
4—6岁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研究钱丝雨;窦刚;王笑梅;172-174教学实践研究
以“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做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安春芳;邬迪;175-177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专题教学模式探讨韦少雄;178-18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王小业;181-182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探索朱玥;183-184
感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李霞;185-186+229
高校“世界文化遗产”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徐丽平;187-188+234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张广鹏;刁振梅;刘文增;189-19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梁亚琴;192-193+155
地方综合性高校开设融合教育公选课的改革陈晓;194-195+200
面向新工科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究冯文;陈劲松;雷晓;196-197
高职经管类学生专业课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陈昌芬;198-200
学习策略与教学实践蒋广敏;代欣;戴利;201-20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堂创新与实践张卫华;203-205
教育智慧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启示——对《放牛班的春天》的解读赵希宁;206-207+180
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回顾与思考刘彬;208-209
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多元化教学李英信;210-212
幼儿教师学用《指南》的实践与探索张蕊;213-214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生活化游戏的运用模式周宝娜;215-216+236
幼儿游戏实践浅探——以中职学前幼儿体育游戏为例刘晓蓉;217-218
职前英语教师英语写作语法问题探究周君;张聪聪;219-220+149
探讨新课改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赵吟;221-222
大学英语教材“隐性情感因素”的挖掘伍洋;223-224+174
基于文体分析方法高级英语中语篇《震惊世界的审判》的教学实践王月;225-226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话语权的转变杨晶晶;227-229
分层教学模式在九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李辉;230-23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Unit 2 Grammar为例芮璇;王原森;232-234
多措并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芦建华;235-236
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施霞;237-238
OBE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英语视听说”应用型课程建设——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柳海荣;温玲子;239-240+212
国画欣赏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