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探索与争鸣
大学体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杨文轩;1-4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 于素梅;5-9
体育人文社会学
内家拳传承脉络及当代发展 杨建营;10-14
明代抗倭战争与福建武术发展 张银行;郭志禹;15-21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分析 张伟;22-30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构成的调查分析 谭延敏;张铁明;陆盛华;金宁;张学文;31-35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郭曼;徐凤琴;36-39
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基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分析 张颖;40-45
环境美学视域下城市健身场所建设探究 郭玉江;46-50
俄罗斯系统性使用兴奋剂事件述评 熊英灼;51-56
健身工作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曹春梅;肖崇瑶;朱为模;57-62
学校体育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邵天逸;63-67
全方位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清华大学经验介绍 刘静民;刘波;68-71
基于社会治理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吴丽芳;于振峰;杨献南;张健;杨世东;72-77
美国SPEM课程的特征及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胡小清;唐炎;陈昂;舒雅;78-83
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测向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扶健华;84-87
基于分层教学的大学生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实验 张辉;王斌;罗时;88-93
基于NVivo质性分析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偏差问题研究 张磊;孙有平;94-101
“测、研、练”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王献英;102-105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基于基尼系数与因子分析的测算 李强;蒋新国;蒋辉;106-110
广东省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质健康的基本特征 梁健;刘振伟;郝选明;111-115
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阶层与认同调查分析 崔丽丽;张志勇;李静;高虹;牛晓;116-119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 部义峰;杜蕾;李双林;120-127
竞赛与训练
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建立和特征 王立国;陈松;刘俊一;季朝新;128-132
运动人体科学
大学生不良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蔡祖林;李彦培;王浩林;张磊;宋亚萍;张秀丽;133-139
振动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洪巧新;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