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视点
新诗的文体跨界罗振亚;1-3视像
刘启红作品刘启红;2
《温岭里箬村码头》黄继先;209史论
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艺术——“未完成的现代性”之悖论丁帆;6-17
论路遥与柳青李建军;18-35
乡土叙事的嬗变:从《长河》到《山本》赵学勇;吕惠静;36-43史论【周立波研究专辑】
《山乡巨变》中的隐形身份转变贺绍俊;44-46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观察——以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为分析对象卓今;47-5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重读《山乡巨变》萨支山;55-60
“小说回乡”中的精神和美学转换——以周立波故乡题材短篇小说为中心何吉贤;61-74
周立波俄苏文学翻译研究邹理;75-81重评与重估
分裂的自我——重读张洁的《无字》岳雯;82-87随笔体_“小说”如何“史学”之二
章回小说如何考证——关于《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陈平原;88-93随笔体
黄药眠、徐中玉、童庆炳:三代学者的友情赵勇;94-96理论_“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研究专辑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中国文艺理论与政策的谱系学思考刘康;97-103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初期的理论旅行及其引发的理论问题曾军;汪一辰;104-114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政策话语及其批评效应杨建刚;115-123
重新发明“中国”——论1930—1940年代中国的“民族形式”问题李玮;124-133理论
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张开焱;谢龙新;134-142评论
山河异域 风韵同辉——汪曾祺与赵树理的民间性王干;143-147
探索文学写作的边界——当下青年创作的几个面向行超;148-152
生命之花与精神远足——梅尔简论王梦琪;153-156
胡归,胡不归?——读李佩甫新乡土叙事作品《生命册》《平原客》杜若松;157-161
孙惠芬长篇创作经验来源的思考刘颖慧;162-165评论【外国文学】
朝鲜古代民间故事女性形象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及意义郭丹阳;166-173视野
儒佛传家追王赵——邢慈静书风生成与建构陈培站;174-176
论公共艺术的当代特征孙妍;177-181
新时代公共艺术表达的地域文化特征邱可新;王铁军;182-186
论非洲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潘江龙;187-191
论侗族大歌的审美形态孟妍;192-196
中国版画的崛起与学院教育的缺失隋丞;196-198
吉剧唱腔对二人转的反哺孙霁;徐敦广;199-201
概念学视角下歌剧艺术形态界定杨全海;202-204
虚构空间建构在咏史诗中的语用分析陈碧泓;禹平;205-208
随筆體88
投稿须知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