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彻底的唯物主义美学的命运与明天董学文;4-14
非物质劳动、“普遍智能”与“知识无产阶级”蒋洪生;15-24
作为一项“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及其射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的思考周展安;25-40重读柳青
“心回肠转”与“直杠子”——《创业史》视域中的干部、群众与国家李娜;41-59
“理想人物”的历史生成与文学生成——“梁生宝”形象的再审视程凯;60-79新媒介
逐鹿新媒体:宏观政策的博弈,或共赢?——试论社交媒体平台与中国主流新闻生产之关系吕新雨;137-145民族、国家与图像
身份、角色与图像——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形象的塑造逻辑吴静;146-157美术作品
周一鸣作品周一鸣;169
南海民作品南海民;170
孙瀚文作品孙瀚文;171
于向华作品于向华;172
王雷作品王雷;173
陆强作品陆强;174
赵志明作品赵志明;175
范佳作品范佳;176
宫丽慧作品宫丽慧;177
老巷的春天王璐;178
桥那边向亚莉;178
李红月作品李红月;179
张冰作品张冰;180
王辉作品王辉;181
刘辛夷作品刘辛夷;182
李凡作品李凡;183
案上孟冬马贵中;184
花殇杨成文;184
龙潭秋色张国兴;185
秋杨张云翔;185
卷首语2
重新思考1970-80年代的陈映真——出版《陈映真全集》的意义吕正惠;80-85
杨逵文学观的特殊面向及其实践朱双一;俞巧珍;86-97
见证苦难的历史,抚慰民族的伤痛——记两部关于菲律宾军事戒严主题的戏剧作品赵志勇;98-109
“人民”的余像: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和世纪之交的主体想象孙柏;110-122
看见与再现——纪录片《工厂青年》的意义郭春林;123-131
中国故事的现代表达——王方晨《老实街》读札杨庆祥;132-136
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探求周思聪创作中的“似”韦文翔;佘丹丹;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