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用艺术手法锻造人物形象本刊编辑部;1短篇集萃
丑爸爸李兴泉;4-10人间走笔
记忆中的槐花香——评金峰散文集《鸳鸯浴》刘彩宏;11
军人干爸张小军;12-13
栀子花开满院香吴雨馨;13
掌鞋的郭栓章;14
紫竹院看竹贾荣勤;15
慢慢绽放,陌生的你盖宝胜;16
为孩子说江加春;17
逃寒赋周子尧;17
长治·久安莫钰鑫;18真情
一块菜地(外二首)夏华侨;19
春眠(外二首)刘勇;20
王琼诗词选王琼;21
现代诗四首程元颢;程曦;22
伟人颂石贞堂;23艺海扬波
谭盾《地图》的艺术价值赏析孙寅舟;24
解析歌剧《白毛女》中的女性独立意识熊子健;25-26
名著阅读中的审美功效求佳洱;27
新电影史学视角下张艺谋爱情文艺电影分析张静洁;28-29
从电影文化研究中看当代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王莉;29-30
论《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喜剧手法李丽芳;31-32
人物题材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语言表现李丹;33
通过艺术设计带动社会创新辜晨露;34
近年华语电影片名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山娅兰;35-3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三国演义》的传播特点田尧;37
矛盾型自嘲流行语探微刘雨;38-39
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原理探究吕舒宁;40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析邹蓉;41
让诗歌教学充满诗性的光辉陈永蓉;42-43
中缅两国语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龙威;43-44
“工匠精神”在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传承刘一颖;45-46
从语用预设视角简析小品幽默的产生原因——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王培枫;47+111潜思微探
《天工开物》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梁慧颖;庄一兵;48
新样态学校的审视孙灿;49-5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研究孟丽娟;华厚强;51-52
新疆高校“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实践状况分析-——基于民族团结教育视角穆斯塔帕·海热拉;53-54
项目教学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古代建筑》专题为例张浩;55-56
论弩与汉代军事申勇健;57-59
从创意阅读到创意写作罗鉴;60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陈喜魁;61
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杨捷;罗盈;魏怡萍;62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一点思考李慧芳;63
《舍弗勒南京新建厂房四期项目》(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杨影;64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毋丹;65-66
科技类文章的汉译英崔杰;67-69
浅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丁颖;69-70
从边缘到中心: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合浦郡蔡思雨;71-72
课堂教学中提高中等生成绩的教学方法——结合城乡结合部中等生的特点马雪涵;73-74
中外文学作品教学研究刘爽;75-76
俄语报刊语体词汇特点曲祾奥;77
中职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探究王仇帅文;78
引领数学与人文的碰撞林虹;79
微信朋友圈微商化妆品广告的话语研究邵柔薇;黄芳;80-81
互联网时代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模式探究钱晨昀;赵增韬;82-83
民国初年新疆县知事试验述论魏郑;84-86
广西民俗文化英译词的对外传播效果研究钟紫葳;王丽平;麦红宇;87-90
翻译工作坊视角下的合作模式探究曾阳雪;91
简析微课助力大学语文学习中的运用海日罕;92
英语专业的唯一出路是“专门用途英语”吗金蓓;93-94
从《论语》中感悟孝道包乐含;94-95
何解“天雨栗,鬼夜哭”徐滢;96
冲突论视角下父子关系解析于彬;97-98
从译介学角度对“牛奶路公案”的再探讨俞靖;99
国内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方法综述史婧;100-10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智慧服务略论高华;102-103
也谈古文字讹变现象——以“鼎”与“贝”互相讹变现象为例陈冬梅;104-106
从《旧约》看以色列“选民”信仰的形成王博医;106-108
论老子的欲望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周霁;109-111
文化哲学与当代人文精神探微杨泽辉;112
数字化环境下创新驱动媒介融合张妙;113-114
简析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学意义阿米乃木·苏来曼;115-116
探究采编播一体化对主持人的重要性黄丹;117
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张惠玲;118
诚与敬——儒家修养工夫论再诠释王皓;119-120
东北方言中的“AB(儿)的”格式分析姜雯;121-122
依托“教育信息化”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师静;123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陈艺鑫;124+128文学评论
和谐与冲突:《呼啸山庄》的野性与文明冯坦;125-126
《盲刺客》的历史编纂元小说解读张涵冰;127-128
王阳明散文的语言特点探析向勇华;129
翠姨之死——一场启蒙失败的悲剧王真;130-131
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文化反思何江波;132-133
从真砂的形象看芥川龙之介的女性观邢烁;134-136
我读《边城》黄露;136-138
“理性化的悲哀”——论小说《朗读者》李肖;139
简析川端康成文学中的茶道——以《千只鹤》为中心张明铭;140-14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野草在歌唱》王楚韵;142-143
寓言式的婚恋悲剧:重读《伤逝》王焌郦;144
“可有可无”的孔乙己虞志;145
唐宋文学的民族精神研究赵东明;146-147
《伤逝》双重叙事研究赛亚尔古丽·努热拉;148-149
作为“画家”的王小波丁刚;150-152
论《北方的河》中的生命力安姝媛;152-153
专制与温情——对费利西黛母爱的分层剖析曲昀;154
浅析《柠檬》中“我”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张虹;155-156
“三言”爱情观:情对理的超越刘美玲;156-157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张馨月;158
《搜神记》中的女神形象分析张素宁;159
《一个人的朝圣》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王红玲;160
都市文学中的“风景之发现”——以《挪威的森林》为例王露;161-162
《托马斯与比尤拉》:非裔身份边缘化之在美国唐艳榕;163-164
论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叙述特色翟慎菂;165-166
戴维·洛奇小说《换位》的喜剧艺术陈婧;167-169
《汉书》中的后妃形象研究杨静雯;170-172
从《管锥编·毛诗正义60则》中看“比喻”的中西对比——浅谈钱钟书先生的著书思想杨莹;173
《四世同堂》中常二爷形象的审美分析张若西;174-175
萨德文学语言镜像评述颜亮;王军涛;176
黄真伊与李冶诗歌比较黄仙姬;177-178
《倾城之恋》人物婚恋观分析韩彩琼;179-180
试析曹植与萧纲同名诗《美女篇》张昕悦;180-181
《红罗裙》中病态的母子情结邓婷婷;182-184
“替罪羊”原型视角下《店员》中的人物和主题解读胡佳汝;185
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道教思想探析潘贵民;186-187
台静农乡土小说《烛焰》鉴赏分析陈诚;188-189
乌热尔图的民族书写——以《一个猎人的恳求》为例王艺羲;190胡晓春作品选登
国画《金山神韵》胡晓春;191
龙志和、姚绍将作品选登龙志和;姚绍将;2
陈蓓作品选登陈蓓;3
吴锡佳作品选登吴锡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