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特别论坛
海派京剧与京派京剧之比较何加子;4-7
浅谈当代美国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闫冬;马丁;8-11戏剧研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以道真傩戏傩文化为例程龙;熊奎;安滔;商丹;12-13+27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欧洲传播路径及历史意义施琴;14-15
从侗戏《珠郎娘美》看侗族民俗“行歌坐月”冯婷婷;16-17
戏剧《莎士比亚打麻将》中的“时代症候”探析王亚群;18-19
赣南采茶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陈丽嫔;20-21
浅谈当代粤剧发展中的困境和策略周凯旋;周婧昱;梁淑贤;唐东杨;22-23
林丹夫人与娜拉:未来与当下的碰撞——《玩偶之家》中林丹太太形象浅析吴晛;24-25
从身段范畴谈京剧刀马旦的表演林永娜;26-27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浅析话剧《徐娘梦》文体的混杂性原小桐;28+30
常香玉常派艺术审美特征探析杜冰;29-30
“庐剧进社区”对安徽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张玥;31+33
眉户剧表演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王海豆;32-33
“一带一路”视域下戏曲艺术传播的机遇与挑战陈春轩;34
浅析话剧表演中的语言技巧安妮;35
浅谈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及运用研究胡爽;闫小宇;36
普契尼歌剧作品《图兰朵》的女性主义色彩余雁君;37
《原野》:仇恨与自由戴芸倩;38
浅谈表演创作中的素质——信念樊祥鑫;39
浅析《隐婚男女》话剧版与电影版的差异孙艺宁;40
浅谈戏曲老生的角色创造张拴民;41
京胡与京剧之关系探讨郝志英;42
现代灯光技术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宋延安;43
浅论班鼓、堂鼓在花鼓戏中的重要性徐强;44
司鼓在昆曲音乐伴奏中的作用探讨刘长宾;45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地方戏曲传承场域探析——以永福彩调保护传承为例刘苏苏;46音乐研究
网络古风音乐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反思王操;王睿琪;47-49
地方性民歌文化渊源、认同与传承的维度关系——以广西龙州壮族民歌逐卜调为例张灿;张倩芸;50-51
固定主题的变奏与赋格——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丁云;52-53
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在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张浩;褚会文;54+56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个性化”探究——以阎维文和王宏伟为例王一帆;55-56
地域性二胡演奏技巧与特征分析陈烨;57
浅析中阮演奏中的右手技巧金珊羽;58
浅谈岭南音乐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钟嫄;59
声乐演唱紧张心理的克服方法分析王杨;60
新时代民族器乐发展方向与方法研究孙晶;61
贵州布依族浪哨文化音乐特点探析韦忠秀;62
浅析咏叹调《亲切的名字》的演唱特点——以格鲁贝洛娃演唱为例彭迎春;63
地方民间音乐的创编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晋中学院左权民歌创编为例张娟;64
湘南瑶族舞蹈的传承与创编莫玲琴;65
如何当好琴童家长?刘志霞;66影视观察
本土化改造、悬疑叙事与文化传播——印度电影《调音师》的改编启示孙烨;67-69
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浅析《911事件簿》中的波黑短片杨田甜;70-71
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对外传播意图下应如何发展崔倩;苗新萍;72-73
印度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与塑造(2005-2017)杨倩文;关梅;74-75
社交网络时代明星人设特征及营销分析张鑫;魏妍宇;76+78
浅析影视录音技术与艺术耿伊杨;77-78
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铁皮鼓》李妍;79+81
探析《这!就是街舞》中青年亚文化转型白馨宇;80-81
浅析电影《狗镇》中影像空间的运用蒋慧佳;82+84
浅析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对策——以《异乡人》为例樊天玉;83-84
浅析《小偷家族》中的家庭观王玉萱;85+105
一个平凡人的追梦之旅——《追梦赤子心》影评赖若良;86
网络自制节目《大事件》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创新启示欧阳骁锋;87
浅谈特效化妆的创作与特效化妆师的职业素养闫小宇;胡爽;88
《幸运是我》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分析冯梅;朱小靓;89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盛唐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杨阳;王礼贤;90
从社保视角谈影视剧的现实教育意义——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吴奕鹏;91
《死期将至》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启示王礼贤;杨阳;92
《我的前半生》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塑造探析赵洁;93
浅谈综艺节目的户外竞技活动对企业团队建设的影响吴蕾;94
从《老爸102岁》看孝文化变迁对养老模式发展的影响唐瑜;95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发展王钰倩;96
浅析互动体验真人秀热播动因——以《极限挑战》第五季为例马君程;97
浅论中国电影营销的历史发展张东东;98
“戏”说中国甲胄服饰的风格与内涵刘璐;99
情怀永不褪色——《波西米亚狂想曲》影片分析辛莞尔;100
浅析Ambisonics技术在VR电影声音创作中的应用孙文欣;101舞蹈空间
儒家思想中以“义”为核心的舞蹈表达冯海潮;102-103
“霸王鞭”舞蹈形式探究——以甘肃节子舞为例任东阳;104-105
浅谈中国现代舞当前发展状况徐晨;106+112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以舞蹈作品《七彩灵鹿》为例陈榕;107
藏缅语族圈舞价值初探刘梦涵;108美术视点
云南彝绣元素在建水紫陶刻填工艺中的应用熊家兰;王坤茜;祁晓君;叶冬和;109-110
VR技术在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赵华泽;111-112
爱与梦想——陪伴篇马文镰;温双豪;113
水墨影像与视觉艺术的融合研究王珏;宋子扬;114
浅谈明清版画的东传对浮世绘艺术的影响付佳烨;115
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语言浅析刘朝阳;116
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易晓芬;117教育纵横
基于不同年龄学生读者的演读式阅读推广孙萌;李木子;蔺秀媛;刘祎;118-120+123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神韵”与“身韵”结合方式研究孙延泽;121-123
浅论粤港两地“粤剧进校园”黄燕;124-125
制谱软件Sibelius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赵晓林;126-127
深耕国学经典诵读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以艺术类高职院校为例梁爽;128-129
国外理工科大学校园网特点研究徐姿明慧;张乐;孟丽君;华奕程;袁佳怡;130-131
移情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启示蔡林;丁锦宏;132-133
高校艺术类民族打击乐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张阳;134-135
浅谈动画表演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左杨子;136-137
刍议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吕媛宁;138+140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有效融合郑伯英;139-140
我国视障大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段妍;满林锦;王舒畅;141+143
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家庭培养策略研究鲍梦珂;车丽萍;142-143
理工科大学音乐通识课程现状及对策探索苏海鸣;144+174
对比教学法在音程识别中的应用王杰;145
高校小提琴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白婧;146
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段小丽;147
钢琴学习中的慢练马文娟;148
钢琴教学传承民族音乐的思考分析徐颖;149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的改革武欣;150
培养普通高校学生舞蹈作品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胡隽;151
新课改下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丁洁;152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张岩;153
情景化训练在高校现代舞教学中的应用陈少慧;154
高校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的艺术指导性陈阳;155
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与思考杨锐华;156
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贺婧帆;157
高等学校美育支援行动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大学为例李晓迪;霍楷;158
新媒体时代大学影视教育改革探析沈永亮;武帅;159
歌剧表演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周芳;160
“设计+”模式下设计类专业双创实践教育研究曹权玺;161
浅析心理暗示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王玉倩;162
中学舞蹈教学中的舞蹈动作记忆探究王媛;163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舞蹈教学创新分析王博;164
生命教育融入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研究胡静;165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廖庆红;166
简论小学音乐课程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方政;167
“讲究”与“将就”——浅谈美术作业的有效设计与指导张志芳;168文化天地
武汉市民语言生活状况的社会差异熊一民;王桂亮;169-174
林黛玉与北静王水溶——以黛玉角度探寻北静郡王是否是神瑛转世杨启轩;林琳;175-177+186
从语言层面看张爱玲《老人与海》汉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范雯静;贺安芳;178-180
生态翻译理论下宁波东钱湖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顾晶晶;岳伟;181-183
珐琅工艺的历史与技法研究杨孟杰;184-186
试论日语熟语的日译汉策略——以《职场达人工作术》为例王琳;张文碧;187-188
传统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营销策略研究——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王晓丹;王细荣;189-190
对吐蕃早期赞普“逝世内容”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俸裕程;191-192
从“非遗”到文创——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张旭媛;193-194
邵飘萍的“品性说”探析陈霜;195-196
分众趋势下网络社区的传播机制比较研究——以“权健事件”为例梅涣畅;197-198
二次元化网络广播剧商业化转型的SWOT分析——以猫耳FM为例王慧妍;199-20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德克·斯特罗夫怪异行为的背后原因叶庆丰;201-202
你的伤悲谁能懂——《诗经》之“弃妇诗”《谷风》和《氓》比较分析徐侠;203-204
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工艺研究井普椿;205-206
经验主义的模仿与机械主义的表现——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中的美学付钰;207-208
韦尔蒂与福克纳小说中意象化呈现艺术对比——《献给玛乔丽的花》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象征与隐喻秦巧;209+211
新媒体作用下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构建杨士雨;210-211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陈芳芳;212+214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与对策分析——以《老有所依》为例孔亚欣;213-214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养老服务区域融合的现实意义刘芬;215+217
群众文化建设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弘扬齐蓉;216-217
艺术鉴赏与生活中的艺术彭李千慧;218
试论传统艺术演出节目宣传变化林婷;郑盈盈;219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功能研究李叶;220
浅谈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辐射及影响陈苗;221
《大雪冬至》中看当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孟磊;222
丧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以《都挺好》为例杨凌志;223
《嘿!老头》:新时代养老观念变迁探析卜陶;胡凡;224
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建设的再思考张凯丽;张艺婧;225
养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李思静;张艺婧;226
双井村“河边苗”的服饰与人生礼仪周平;227
浅析现代文创空间设计刘艺灵;谭意;228
优化上海市老年人文娱活动建设的再思考张艺婧;李思静;张凯丽;229
刍议公共行政的三个层次:管理、技术和哲学程海港;李万波;230
城市公益广告创意思维的特点浅谈——以长沙市地铁广告为例李丹骏;231
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中的作用易晓梅;232
第六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2
第六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2020年将继续为文艺理论研究助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