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地理》(ISSN 1000-6060,CN 65-1103/X;原名《新疆地理》)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1. 刊登内容
主要刊登干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水文与水资源、气候与环境变化、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建设与植被恢复、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灾害与防治,以及干旱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绿洲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绿洲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还刊载研究报道、学术活动、消息和书刊评价等,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
2. 服务对象
干旱区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水文学、生态学、气象学、植被与生态恢复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者和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研究生、大学生等。
3. 发展历程
1992年开始至今,入编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干旱区地理》一直被评定为地理核心刊物。1993年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帮助下进行了期刊的评比,评定《干旱区地理》为地球类核心刊物。《干旱区地理》从1990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该数据库地学类核心期刊。《干旱区地埋》自1998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清华大学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
目前,《干旱区地理》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CJAD)》《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PKU)》《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中国国土与自然资源文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英文版)等综合性、专业性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列为引文刊物或核心来源刊物。
《干旱区地理》在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已被《Scopus数据库》《地学参考文献数据库(GeoRef)》《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CAB Abstracts》《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AGRIS数据库等国际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情况:
(1)2000—200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荣获优秀期刊二等奖。
(2)2002—200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荣获“新疆科技期刊奖”,也被评为新疆科技期刊“一级期刊”。
(3)2004年在全国地理期刊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获得了“全国优秀地理期刊”的荣誉称号。
(4)2005年,《干旱区地理》获得新疆人民政府设立的期刊奖——“新疆期刊奖”,并获得相应数额的奖励基金。
(5)2004—200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荣获“新疆科技期刊一等奖”。
(6)2006—200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荣获“新疆科技期刊一等奖”。
(7)2008年2月,《干旱区地理》获得新疆人民政府设立的期刊奖—“新疆期刊奖”,并获得相应数额的奖励基金。
(8)2007年年初,中国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在全国筛选出118种科技期刊,其中有10个期刊获得了科学出版基金的资助15万元,《干旱区地理》名列其中,资助年度从2007至2009年。
(9)2008年,《干旱区地理》获得新疆科技期刊出版基金连续三年资助(资助额2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