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研发领域中,采取中游产业链技术发展战略。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中游产业链为零部件领域,下游产业链为整车制造、营销领域。汽车零部件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共同生产,其中涵盖绝大多数核心组成与技术,代表着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汽车产业对中游产业链控制力的低下是产业竞争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也是下游流通领域控制力差的关键原因。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发展之初就将技术发展战略重心聚集在中游产业链,试图通过实现对中游技术研发领域的控制来增强对整体产业链的控制力。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发展情况为视角来看,中游产业链技术发展战略实现了显著的战略成果。2002年以来,零部件环节相关的技术专利年均增速为52%,明显快于终端领域的39%,其专利数量更是占据了专利总量的88.1%。[[i]]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据该战略的实施,将电池、电控、电机等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关键性能的提升,增强对国内终端消费市场的控制。此外,中游研发领域的知识流通推动了国内新能源中游相关供应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高水平的供应商网络研发体系、跨产业中间商联合研发体系等,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与技术支持。
第三,合作领域中,采取产业联盟协同发展战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区域内联盟、全国性联盟与国际性联盟,其中第一种为主要联盟方式。产业联盟的协同维度包括企业间协同、各游产业链协同、企业与高校间协同,将各大、中、小企业与上、中、下游企业与相关主体,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等研究、教育机构都纳入联盟框架内,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的两个层面的协同发展。首先技术研发层面,产业联盟规定联合研发协议与规则,扩展企业知识边界,将知识共享、转移放置在规定性的交流互动与联合作业框架内,并分担技术创新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各企业与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加强研发协同效应,国内企业与高校组建针对某写技术领域或环节的联合技术研发联盟,将产业联盟功能聚集到协同研发领域,如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其次在市场协同层面,产业联盟将联盟内各游产业链行为主体提供内部化合作机制,使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能够直接在联盟合作框架内实现业务沟通与合租方式搭建,推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间的市场协同水平。不仅如此,星型结构的产业联盟体系还采取将零部件供应商、金融机构、用户等里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结构,将零部件供应、投融资、终端市场营销等产业环节整合在一起,为大中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平台,强化对市场渠道的整体控制力。2009年以来,中国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多达30个,基础、早期研究阶段的上游联盟与联合跨产业领域技术企业的横向联盟星罗盘布,推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战略的不断发展与深化。[[ii]]
第四,发展方向选择中,着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战略。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出现,全球定位、车载娱乐、手机互联等技术逐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不过,相较跨国集团将智能化作为功能扩展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则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因为智能化战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即是把握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规划,也是为契合“智能制造”总体制造业发展战略来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尝试。因此,战略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传统汽车企业,也包括试图扎根汽车企业的新市场进入者们。传统汽车企业方面,上汽、北汽对智能化战略最为重视,一汽、广汽、比亚迪、奇瑞等厂商也展开了广泛的整车智能化构架、车载智能系统等研发工作。新市场进入者方面,博泰、游侠、蔚来、小鹏等新兴汽车企业都将智能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形式,以互联与智能功能作为突破口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在战略实践上,一是运用国内互联网产业的优势资源,与主要互联网企业实现跨业界合作,如上汽与阿里、北汽与乐视分别就车载智能化平台、智能汽车制造领域展开合作;二是以人才加盟为主要形式组建国际化、产业间的领导层与核心团队,以此对跨国间优势资源进行统筹调度,为产业生态圈做人力资源支撑。蔚来汽车领导层由玛莎拉蒂、奇瑞、菲亚特克莱斯勒、思科等前领导层组成,乐视聘请上汽副总裁研究团队,其主要合作伙伴Faraday Future领导层来自特斯拉、宝马、雪佛兰、法拉利、SpaceX前领导层与核心人员的加盟。同时,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对智能汽车领域展开投资,将其视为互联网产业扩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