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的耦合推进机制设计
日期:2017-07-28 12:08  点击:326
      企业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产品,进而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该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等的相应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世界各国的领军企业和商界领袖也纷纷参与了与社会责任相应的实践活动。众所周知,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是影响企业声誉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衡量企业声誉的指标体系都包括社会责任的行为状况,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徐召红、李秀荣,2013)[1]。多数学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而且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今的企业,必须改变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积极承担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求得生存和发展。

2016年10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第八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披露了我国电力、家电、房地产等16个重点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2009年,中国企业300强(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仅为15.2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处于旁观者阶段;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23.1分,已经超过20分的临界点,开始从旁观者阶段进入起步者阶段;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5.1分,仍然处于“20分~40分”的起步者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4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长;在2015年和2016年,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仍然持续增长,但是增速却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2009至2016的八年来,随着社会各方及企业本身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得以持续改进,但是仍然表现出“起步低、发展快、水平仍较低”的特点[2]

首先需要清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才能深入探讨提升社会责任的机制设计和政策选择。一般说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动因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原因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目的。经济驱动的企业社会责任观认同“社会责任行为——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范式,也就是说,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会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作用,因此企业才愿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种种诉求。

从经济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学者最多,虽然目前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但是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正向相关的。Ullmann(1985)认为,企业的财务绩效状况会影响社会责任的表现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1]。Preston(1991)发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不仅与企业前期的财务绩效存在紧密联系,也和当期的财务绩效紧密相关[12]。刘建花和杨蕙馨(2013)以费希宾合理行为模型为基础,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态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1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受财务绩效的影响,良好的财务绩效能够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同时,企业财务绩效也受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14]

(二)制度动因

制度是规范企业各项活动的行动准则,企业通常会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做出一系列的行为选择。制度动因也是当前的主流观点之一,该观点认为由于外部制度所施加的压力,企业会被动地履行法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行为的制度观认同“外部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范式,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制度设计与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议。

通常来说,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管理机构的成立,构成了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因素。Galaskiewicz(1991)指出,如果存在对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监督和激励的规范化机构,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15]。Campbell(2007)也认为,制度因素在企业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行为的关系中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6]。周中胜(2012)研究了政府干预、法律环境和要素市场三个方面,证实了完善的制度环境能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定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17]。另外,还有学者从税收制度、金融机构等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影响。从制度动因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与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研究,完善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设计合理有效的社会责任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素质。

(三)伦理动因

作为社会的一个主体,企业和社会之间存在着隐性的契约关系,企业应该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承诺和责任[18]。伦理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道德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经济伦理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种种行为应该符合社会基本的伦理规范,企业应该与社会和环境协同均衡发展,也就是说,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而且应该成为企业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自觉行为[19]。目前,伦理角度的社会责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尚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学者们仅仅注重该理念的传播和相关概念的辨析,因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伦理动因往往被忽视。

赞同伦理动因的学者认为,不管履行社会责任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管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企业都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姜志华(2011)认为,企业只有具备“做正确的事”和“做应该做的事”的伦理认知,才能真正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20]。姜雨峰和田虹(2015)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伦理可以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21]。当然,目前社会和伦理的种种要求主要发挥着外部驱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目标仍然是企业最原始的发展动力,企业更多地是从微观角度即企业自身的现实需求出发来选择自身的行为。因此,虽然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其实践意义却比较有限。但是,不可否认,当前伦理动因也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重要力量。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7 10:3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