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远山区农民修路难、修路贵
第一,中国的边远山区地形复杂,修路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资金有限,加之山路陡峭,花费比普通公路多。边远山区的农民居住的比较分散,修路成本过高。修路的费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下拨的修路补贴款,农村所属的县级政府下发的修路款,直接管辖农村的上级乡镇政府的补贴,农民自愿给予的捐赠。农村一般采用政府补贴+农民自行筹资的方式修路,政府补贴一般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对农村路段建设投入过少,靠农民自筹比重大。边远山区集体经济落后,村支部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建设道路,除国家专项拨款外,剩下的只能由农民自行筹资,给农民加重经济负担。第二,修路难解决后,养路难地问题随之出现。养护公路资金的主要来源于当地的财政预算,边远山区财政资金缺口大,对养路投入过少,村子里没有专门的养护人员,导致损坏的公路得不到及时的翻修,公路的损坏程度逐年递增,农民只能自己想办法出功出钱出力维修道路。
(二)手机信号差,无线网络花费高
边远山区由于大山的阻隔,手机信号塔建设难度大,信号时好时坏、时有时无。山区外5G时代即将为人类带来更便捷的生活,边远山区的农民却还没有享受到4G网络的普及,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带来的机遇。“无线网络”受地理环境和分散居住的影响,“在边远山区农村铺设首先应该考虑到技术先进性、网络稳定性、信号覆盖广、接入方便、投入成本低、后期维护方便等特点”。[1]这些问题在边远山区是长期存在却无法解决的,导致边远山区农村无线网络铺设困难,成本高昂,加之每月的固定收费,对农民来说是一笔高昂的开销。第二,边远山区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独立从操控网络比较困难,在网上获取信息一知半解,无法独立在网上开设微店、淘宝店铺,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失去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教育、养老、治病”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养老难、治病贵、上学难是农村面临的三大问题。边远山区本着“靠山吃山”的思想,养老意识比较薄弱,养老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发放,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比较少的农民有自费去购买社会保障的意愿,在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生活无法得到妥善保障。独生女子面临着照顾四个老人的重任,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会力不从心。这些因素都为边远山区农民老年生活贫困埋下了伏笔。治病难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老了之后身体提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在边远山区农村的大多数地方,老人的病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疗,巨额的花费让农民束手无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虽然给农民看病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但是新农合在不同地区报销比例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在镇卫生院报销60%左右,二级医院报销40%左右,三级医院报销30%左右。边远山区农民一般都是病的比较严重的时候才去就医,越好的医院报销额度越低,农民看病承担的费用仍然不低,它能使小康家庭重新返贫并债台高筑,以至于许多农村人不得不放弃治疗。教育难主要表现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为调节中小学布局结构,统一安排学生到城镇里就读。虽然义务教育下国家减免了学费住宿费,城镇的花销比乡村大得多,对贫困家庭房来说孩子上学开销是十分沉重的负担。
(四)农业发展很重要,农民却相对贫困
农民是实实在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人。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可是粮食价格一直稳定在合理的区间。第一,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就会有一部分人吃不饱饭,政府会利用宏观调控等手段把农产品的价格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区间,并出台“最高价限购”等政策。第二,农产品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条件下,加大农产品的生产,不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供过于求必然出现产生农产品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最后承受损失的只能是农民。第三,农产品的生产受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无法保证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山区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保障。第四,农业生产力水平有限,袁隆平发明出杂交水稻使普通水稻增产20%-30%,解决了人民粮食短缺的困境。但是纵观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力提高仍然过于缓慢,特别是边远山区耕地面积有限,农民无法在价格被压低的情况下,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或者提高产量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去除种植农产品的成本,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反哺农村路径受阻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城市化现象在近几年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田地被大面积抛荒,无人耕种。除了种田承包大户之外,还在继续耕种的个体农户年龄已普遍超过60岁。缺少了青壮年的接力,这些年过半百的父辈对种植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务农是边远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单纯务农也是他们贫困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空巢村”“空心村”等各类乡村病相继出现,“招商引资”也失去了发展的条件,使边远山区逐渐失去了后续发展的活力,留下的农民只能安于现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边远山区农民贫困的原因
日期:2020-06-19 14:38 点击: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