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介绍一种颈部食管胃吻合的手术方法
日期:2013-07-29 13:17  点击:363


我们自1993年10月开始,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食管粘膜和胃黏膜吻合加对偶肌瓣包埋吻合口的手术法,通过27例临床观察,我们认为本方法具有改善食管血供,预防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止吻合口狭窄及抗食管返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食管上断癌6例。占22.2%。食管中断癌21例,占77.8%,27例病例中,食管病变最短3cm,最长11cm,平均7cm,27例病变中,行食管癌根治术25例,占92.6%,姑息性切除术2例,占7.4%.本组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7例,二切口17例,三切口10例左侧开胸25例,左侧开胸25例,右侧开胸2例。

1.2手术方法:在常规进行食管癌根治术中,游离食管胃,在距离肿块5cm处切断食管,要求食管粘膜比食管肌层长1cm,把胃拖到颈部,在胃部做食管胃吻合处,设计一个对偶矩形带蒂浆肌瓣,长4-5cm宽2cm,切开浆肌层,在浆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游离。缝扎出血血管,两浆肌瓣外侧保证5cm蒂,这样在胃壁上形成一个5x4cm胃壁粘膜下层和胃黏膜面,在胃壁粘膜下层面和粘膜面上缘下3cm处横行切开一个3cm的胃黏膜面切口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切口吻合,用 3-0丝线间断缝合食管粘膜与胃粘膜进行吻合,针距0.3-0.5cm,把胃管置入十二指肠内,把对偶浆肌瓣包埋在食管下段及食管胃吻合口处,对偶浆肌瓣上端与食管肌层前后各固定3针,如果胃大小弯侧有韧带,可以盖在对偶浆肌瓣上,这样食管植入胃浆肌瓣下3cm长,常规关闭胸腔,腹腔及颈部切口。

2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无吻合口屡发生,无吻合口狭窄,都能进普食,经钡餐检查,无食管返流,除早期食管癌外,术后给予放射性治疗,本组两例中,根治性切除25例,切除率92.6%,其中有23例随诊5年,占85.2%,一年生存率占76%,三年生存率占48.3%,五年生存率占29.3%。

3讨论

1.1食管和胃壁结构特点:食管壁由粘膜层和肌层构成,食管粘膜坚韧而延展性很强,食管完成切断后,食管粘膜回缩0.3-0.5cm,食管壁无浆肌层,只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遮盖,这对食管吻合口的愈合不利,食管壁肌层是纵行,这对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包埋吻合口时容易撕脱食管肌层,浆肌层,肌层有三层走向不同的肌纤维,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和淋巴管,肌层与粘膜下层易分离。

1.2食管粘膜和胃粘膜吻合加对偶浆肌瓣包埋术与吻合口瘘的关系: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口瘘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颈部食管胃吻合更容易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平均为5-10%。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熟练和吻合法改进,吻合口瘘发生呈下降趋势,我们采用食管粘膜延长1cm,同胃壁粘膜下层及粘膜层直接吻合,这样对合满意,粘膜下层是一层坚韧纤维膜,是唯一能经受缝线层,吻合主要取决于粘膜下层,在吻合时,充分利用粘膜下层的特点,采用食管粘膜和胃粘膜下层及粘膜层缝合,粘膜下层接触面积大,粘膜对合成线,粘膜下层血管网丰富,血液循环良好,用3-0 丝线组织反应小,又在食管下段2-3cm吻合口及吻合口下端1-2cm用对偶浆肌瓣包埋,使食管壁增添一层浆肌层,对改善食管及吻合口血供,保护吻合口有利,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1.3食管粘膜和胃粘膜吻合加对偶浆肌瓣包埋吻合口的手术方法与吻合口狭窄的关系:内层吻合时,用3-0丝线做吻合,间距0.3-0.5cm,异物反应轻微,粘膜和粘膜一下层对合良好,减少疤痕组织过度增生,另外浆肌瓣对合是纵行经过吻合口,形成疤痕平面不在吻合口一圈周围,减少吻合口周围疤痕,可以防止吻合口狭窄。

1.4对偶浆肌瓣包埋吻合口和术后防止食管返流作用:本组病例中,食管套入浆肌瓣下3cm,食管后壁和胃壁粘膜下层及粘膜层构成一层阻挡返流瓣,胃腔内压力增大时,挤压胃粘膜层、粘膜下层和食管后壁合成的一层后壁,同时胃蠕动时,对偶浆肌瓣收缩,挤压包埋的食管下段,阻止胃内容物返流。另外愈合后食管两面都是粘膜、粘膜下层,中间只有食管肌层,食管可以比较接近正常蠕动,胃内酸性物质不易在食管内停留,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我们体会本法操作简单,具有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抗返流作用。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6 16:3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