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文前内容
1.论文标题: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可以加副标题。
2.内容提要:中文五号楷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用“摘要”“内容摘要”等。
3.关键词:中文五号楷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少于3个,最多5个,中间用空格隔开;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4.中图分类号:中文五号楷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由作者填写。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网址:http://www.ztflh.com)。
5.作者简介:中文小五号宋体,英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体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与人事档案信息一致),职称,学位,研究领域/专业/方向/专长(作者任选其一,“专长”一般适用于有成就者)是××,电子邮箱:××。通讯作者:×××。
6.基金项目:中文小五号宋体,英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必须包括项目名称和批准号,缺一不可。最多不超过3个,多个项目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战略与政策研究”(21&ZD132)。
二、正文(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1.标题
一级标题:正确列示一级标题“一、”,中文四号宋体,英文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显示。
二级标题:正确列示二级标题“1.”,单独成行,不接排,句尾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正确列示三级标题“(1)”。三级标题后面的内容接排,不再另起一行。
四级标题:正确列示四级标题“ 1)”。四级标题后面的内容接排。不建议设置五级标题。
2.公式:变量字母用斜体,下标数字用正体;常量字母用正体,公式请使用公式编辑器。
3.作者指代:一律以“本文”或者“本研究”,不用“我们”“笔者”“作者”“我们”等。
4.假设:一律采用“假设H1”“假设H1a”,字母大写,数字下标。
5.脚注:中文小五号宋体,英文小五号体Times New Roman字体;用①②③样式,每页重新编号。文献著录格式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相同。
6.图表:中文小五号宋体,图表内文字全部用中文显示,一般不出现英文。正文中表述为“如表1所示、如图1所示”,图表下方必须均注明“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7.正文中引文书写规范如下:
正:Yuanli和Karen(1986)
误:Yuanli & Karen(1986);Yuanli and Karen(1986)
正:Yuanli等(1986)(若系三人或三人以上列示首位作者等)
误:Yuanli,William and Karen(1986);Yuanli et al.(1986)
三、参考文献(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1.本刊参考文献随文注,必须实引。正文中以“(作者,年份)”或者“作者(年份)”的形式体现,且增加上角标。如“(林平,1999)[6]”或“林平(1999)[6]”。文中注和文后列示必须按先后顺序一一对应。
2.所有标注[J]类的参考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年份、期数、页码范围缺一不可。
3.英文参考文献书写规范:
(1)英文作者名称的书写规范:第一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如Botsman,R.;之后的作者姓在后,名缩写,如R.Rogers.,缩写后统一加“.”。
(2)作者姓名中间用and连接,如两位作者Botsman,R.,and R.Rogers,三位作者Matzler,K.,V.Veider,and W.Kathan,需注意and前用逗号。
(3)除连词、介词等虚词外,单词首字母大写。
4.中文参考文献中,引文若来自期刊的,必须是原发刊(非转载刊),且必须注明期刊所在地(是城市而不是省份);引文若来自图书的,必须注明出版社所在地(是城市而不是省份)。若出版社、期刊名称中有所在城市名称则不需要标出(如:“南京出版社”“南京大学学报”,不需要再标注“南京:南京出版社”“南京:南京大学学报”)。
5.文献类别:专著[M]—Monograph的缩写;期刊文章[J]—Journal的缩写;论文集[C]—Collection的缩写;报纸文章[N]—Newspaper的缩写;学位论文[D]—Document的缩写,包括D(硕)、D(博);报告[R]—Report的缩写;专利[P]—Patent的缩写;标准[S]—Standard的缩写;资料汇编[G]—Gathering的缩写。参考工具书K,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定义的文件类型Z。由于这些标注已基本表明了著作的性质,文献作者的姓名后不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
示例:
[1]Botsman,R.,and R.Rogers.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New York:Harper Business,2010.
[2]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4]Jacobides,M.G.,C.Cennamo,and A.Gawer.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 39,(6):2255–2276.
[5]吴照云.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构筑中国管理之基[J].北京:经济管理,2021,(09):5-15.
[6]史丹,余菁.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跨国公司战略分化——基于全球化转向的探讨[J]. 北京:经济管理,2021,(02):5-22.
[7]李维安,侯文涤,柳志南.国有企业金字塔层级与并购绩效——基于行政经济型治理视角的研究[J]. 北京:经济管理,2021,(09):16-30.
[8]汪涛.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以武汉市高科技企业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9]林平.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A].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经济管理》体例规范
日期:2022-10-10 14:26 点击: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