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大学英语话语分析模式的语言教学法考察
日期:2018-01-03 22:07  点击:268
对于基础阶段(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范围仍局限在中学阶段的语音层次、词汇层次和语法层次这三个方面,很难脱离上述三个孤立的、片面的层次去宏观地学习。同时,一般认为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已经十分熟悉,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查阅参考很多权威的语法书籍和词典,所以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研究如何使语音层次、词汇层次和语法层次这三个方面被更直观地、更易懂地传授给学生。
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浅层的偏见,它普遍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两个教学主体方面,导致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恶性循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语言形态和意义的关系。McCarthy(2004)认为,“语言即语篇”,(language as discourse),因此,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组织语篇结构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都不是与语篇并列的语言层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探讨如何把语篇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语言教学系统之中(如Bygate,1987;Cook,1989;Hatch,1992;Nunan,1993等)。这反映了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领域的紧密关注。本人认为,这些研究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传统的模仿型语言学习提升到语篇的角度和宏观层次上的描述性语音教学模式上,这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语篇分析的语言教学途径(a discourse-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本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在形式与意义两个维度上,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讨论文学作品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检验叙述部分和作者的个人意识形态部分的教学方法。总之,文学作品(literary texts)成为大学生英语课程的一部分已经是大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越来越需要认真面对两个教学难点: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文学作品;二、如何分析语言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作者个人意识形态。

2.基于语篇分析的文学作品教学
现有研究从总体上证明,基于语篇分析的模式更能揭示文学作品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作品中各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叙述事情的顺序或结构安排,还有同一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选择等等。这种分析模式旨在围绕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扩展性思考,引导学生能超越文学作品的篇幅局限,将视角提升到语言、文本和意识形态三者相互关联的高度。
本人选取《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课文《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以下简称《Mr.Doherty》)作为分析对象。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详细记录自己创建理想生活的全部过程和经验教训。因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少美国人对乡村生活怀有浪漫的情感。许多居住在城市的人梦想着自己办个农场,梦想着靠土地为生,但是只有很少数人真正去把梦想变成现实。作者也是无数满怀这种梦想的美国人之一,唯一不同的是作者决定真正辞职下岗,从都市中的一名高级白领转变为乡村中的自食其力的农民。所以,整篇作品从各方面细节中描述了作者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充满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冲突。这些都使作者渐渐领悟到农耕生活远非轻松浪漫,远非无忧无虑,但作者并不后悔自己最初的选择,他对自己作出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定仍然热情不减。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8 00:4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