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地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日期:2018-01-08 16:53  点击:28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等院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趋势。截至2013年,我国本科院校共有877所,其中地方院校767所,占87.5%【6】,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本区域培养各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为推动地方经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方院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定位与地区经济与产业密切相关,故几乎所有的地方院校都设有工科专业,而其中又以电子通信、电气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类为最多。由于大多数地方院校开办工科专业的历史都不太长,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是专业教学的主力与未来科研竞争的生力军,他们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院校能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要求及发展趋势,为本地区培养出合格使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更是影响地方院校工科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地方院校工科青年教师具有比重大、职称低、高层次博士人才不足等特点,这与地方院校工科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探讨工科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年教师事业成长,最终提高地方院校的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地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专业领域中完成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很显然,这种能力是与教师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任务要求、性格、人际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工科教师而言,根据学校的性质与与岗位职责的要求,我们认为,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这五大能力相为关联、相为支撑,而其中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是工科教师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图1 地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构成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7】。它包括制定课程授课计划能力,撰写教案能力,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能力,使用教学媒体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能力等。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更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特点,灵活的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方面,对工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2)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在实施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时应必备的特有素质和能力的总称【1】,是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可以细为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设备使用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从知识的传承性考虑,工程教育的灵魂就是工程实践,工程教师只有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研究和教学,才能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将产业知识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与所讲授的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地方院校工科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
(3)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就是人们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合适途径去探究事物规律和本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科学研究方面的特定本领。对于地方院校工科青年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在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中,如何能够敏感捕捉到可进行深入研究的信息并且及时而准确地确定科研主题的能力,能够不受读硕士时研究方向的局限,在供职单位优势学科中发现与自己原有研究工作点结合的能力,能够用规范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呈现给他人的一种综合能力,也即是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例如处理同事学生关系的能力、管理班级和自身行政事务的能力。青年教师与单位同事良好的合作关系既是其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事业成长与集体归属感的重要环节,更是一个单位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教育和教学前提之一,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是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的成长【2】。人际交往能力又可以细分为: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5)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管理者若要准确地把握组织的效率,需具备决断能力、应变能力、受压能力、激励能力等。对于地方院校来说,人力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大多数青年教师都需要担任一定的行政管理性工作,如教学秘书、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能力在其职业能力构成中也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生源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管理,也就是常说的要做人的工作。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向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性优秀教师的转变,在地方院校师资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 地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对于地方高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短缺,科研平台欠缺,教师待遇不高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工科院校的高层次博士人才数量不足,主要以优秀硕士毕业生为主体。教师队伍年轻化特点突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拿某地方院校二级学院来说,有专职教师60名,其中博士18名,占30%,硕士36名,占6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29名, 仅占学院总人数的48.3%。
(2)工程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低。地方工科专业培养人才更加注重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大多青年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硕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生,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缺少必要的中间环节——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我国现阶段高校评估体制的不完善, 绝大部分高校为了自身荣誉, 花大力气搞学术研究, 追求论文数量, 本应重视工程实践的高等工科专业院校也不例外, 重理论轻实践, 不看重青年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同样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照此下去, 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数为非师范性院校毕业,在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理论课程学习。进入高校后,就直接参加到教学工作中,教学能力不高、不强,他们知道要教什么,但不懂得怎么教,没有充足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另外由于目前职称评定中论文、项目较为重要,部分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论文、项目中,教学质量自然而然有所下降。
(4)科研能力欠缺。作为一名新上岗的、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的高校青年教师,一是缺乏学科带头人,他们虽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但是他们科研能力弱,主要表现为:科研方法单一,科研课题申报难度大、成功率低,科研成果不突出等。二是硕士阶段原有的科研基础与现单位的优势学科不一致,现单位的科研平台与条件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撑。另外,由于对外交流、继续教育和其他培训的机会较少、奖惩机制缺失等原因,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明显。
三 地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构建与路径设计
鉴于以上分析,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特别是工科青年教师职业能力,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产出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其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是摆在地方高校管理者面前的紧要课题。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注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才能高度融合知识、技能和素质,不断适应自身岗位的需要,但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难以大规模派出脱产学习,也很难仅安排为教授助课工作,只有立足在岗培训,在实践中锻炼与提升。因此,我们提出以三类导师制为核心的模块化在岗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方案(见图2),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地方院校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升途径。从内容上来说,这三个模块互为支撑,有机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可以根据所承担课程及专业方向各有侧重,具体方法如下:

图2 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构建
(1)基于教学导师制的教学能力培养工程
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承担优质课程教学的教师作为教学导师,教学导师以特定课程示范教学的方式指导专业方向相近的青年教师熟悉备课、编写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教学过程,通过开展双向听课、评课、实验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教学情况。通过导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的相互观模、研讨,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重点、难点把握不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反复改进,使其在业务上不断精益求精,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青年教师具备独立教学的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8 02:4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