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视域
日期:2022-06-21 14:25  点击:196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乡村自治及农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治理,综合运用法治、自治、德治手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良性治理,实现生态兴农、生态富农、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深化的认识过程,是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深化的认识结果。
2021年4月22日召开的《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讲话;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现实、严峻、长远挑战,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站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层面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全球气候治理原则。生态环境治理既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共同话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深化的经验总结。
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相伴始终、相互制约、和谐共生。在生产力不发达、人类对自然依赖的年代,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繁衍场所和物质保障,人类对资源索取在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入工业文明后,由于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人类对环境的索取严重超越了其承载范围,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人与自然关系紧张。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这样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国对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也经历了漫长过程,甚至付出了巨大代价。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且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为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开展了与自然相争夺的大生产运动,进行了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填湖造田、毁林炼钢等过激的大生产运动,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破坏,也遭至大自然地严重报复,旱涝虫灾时常爆发。有鉴于此,1956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等发展策略,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6 21:2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