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逻辑即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用列斐伏尔的话可表述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以及再现的空间。此三层空间的性质分别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的空间主体为物质实体材料,表现方式为物质自然环境,精神空间的空间主体为政府、专家、设计师、艺术家等,其表现方式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象征体系,而社会空间的空间主体为社会居民,甚至可以进一步指涉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秩序,其表现方式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出来。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观照新世纪以来的沂蒙题材影视剧现实建构与表征,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沂蒙”地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单元,“沂蒙”题材作为我国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一支,在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以及精神空间层面的深层构架。
(一)自然风景的良好陪衬
在列斐伏尔的研究视野中,自然空间始终处于与社会空间的抵制和对抗中,他认为‘自然空间’整体而言被社会空间所吞噬了。但不得否认自然空间作为三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在发挥着它自身的积极建设作用。沂蒙地域的自然山水风情画承载着这种积极的陪衬作用,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影片《红嫂》,到新世纪喷涌而出的沂蒙题材影视剧,自然物质性空间始终可被直观地感知到,尤其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影视剧恰如其分的融合了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嵌入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议题,此时的沂蒙地区山水自然空间成为了一种叙事底色,它陪伴、见证着沂蒙山区的新征程、新发展,以及千千万万沂蒙人民的新时代、新面貌。
我们总能最直观的先了解到一部影片的外部空间世界,即人物、故事所依托的自然物质性空间。1997年的电影《红嫂》改编于已故作家刘知侠的短篇小说《红嫂》,京剧、舞剧等艺术手段都未能大众化的、完全的呈现出沂南聋哑妇女明德英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感人事迹,影片红嫂通过沂蒙山村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山村屋舍、男耕女织,客观真诚的完成了沂蒙自然物质性空间在致敬沂蒙红嫂精神中的重要陪衬和奠基作用。新世纪以来的沂蒙题材影视剧中的自然物质性空间亦如此,2005年的电影《沂蒙小调》中突出呈现了漫山遍野的优美红叶,悉心刻画了归国华侨来到改革开放后的沂蒙山区寻亲故事的背景地,这一自然物质性空间承载的是沂蒙人民沉甸甸的乡土情怀。自然物质性空间仅仅指代的是山水自然风景等物质层面吗?笔者认为人物形象同样可为我们提供自然物质性空间研究的角度。例如影片《沂蒙小调》里面,归国华侨的拳拳报国心、地道山村姑娘红叶的美丽热诚、山区农民刘大山的淳厚朴实以及女大学生秋云立足山村教书育人的胸怀天下,诸如此般人物行为、性格特点不可等同于列斐伏尔研究视野中的自然物质性空间,但其中散发出的自然物质气息我们确能恰当捕捉,依托此类艺术形象特征同样可构筑起沂蒙山区独特的自然物质性空间。
新世纪沂蒙题材影视剧的建构与表征
日期:2022-09-01 17:58 点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