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万里茶道"历史上又被成为"丝茶之路""茶叶之路""晋商"万里茶道"""欧亚"万里茶道"""中蒙俄茶叶之路"。时间跨度上,从一六八九年中俄国的《尼布楚条约》签署,至一九二九年茶道上最大的贸易商大盛魁关闭,经过了接近三个世纪的漫漫历史;空间跨度上南起于我国的福建省武夷山,经过江西、湖南、湖北、内蒙等八省区,然后经过外蒙古戈壁草原向西南伸展,穿过西伯利亚,最后到达莫斯科、圣彼得堡以至欧洲各国,全程大约一点三万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茶道"。它以尊重、包容不同国家、地域的历史文化多样性为基础,对新时期欧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茶马互市"的基础
中国历史西段汉藏民族之间流传着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商贸交往风俗,在宋代由于茶生产的繁荣和与边境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复杂,所以官府规定茶可"用于博马,实行官营",这一方面保证了朝廷的军备所需,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宋朝军队在西南的安全,"茶马贸易"成为联结中原与边疆地区的重要纽带。至明朝与蒙古族为首的北部民族之间逐步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中原地区传统农业文明与边疆游牧文明之间的商贸交往也日渐繁荣,并形成了以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为中枢,辐射张家口、大同市、宣府(河北宣化)等地的"茶马互市"重镇,区域经济布局的互补性推动了互市贸易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完善,开创了明朝"东有马市,西有茶马"的商贸空间布局,也奠定了中原民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贸易畅通的历史积淀。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
由德国学家李希霍芬所发明的"丝绸之道",原意是指从我国古代将丝织品运到地中海沿线诸国、并横贯整个欧亚的古代国际贸易之道,后经阿尔伯特赫尔曼等专家学者的论证推广后,这一定义才被普遍用来指古代连通东西二界的经济商贸之道。目前学界所广泛接受的"丝路文化"泛指"陆上古丝绸之路"和"海洋古丝绸之路",具体包含"草原之道"、"绿洲"和"海洋丝路文化"三个干线(表1),它们也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隋唐时代,饮茶文化经由海上丝路传到了韩国、日本,并造就了闻名于世的韩国茶礼与日式茶道,至北宋时期,随"茶马互市"的兴盛,河西走廊为代表的"陆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我国茶传西域的主要通道。但自南宋至清初,随着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中国茶叶贸易的主要路线逐渐向"草原之路"转移,形成"万里茶道"雏形。
"万里茶道"的历史演进
日期:2022-09-13 17:31 点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