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爆发于武汉的新冠疫情,“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自2019年年底至今,虽然我国在疫情防控上已取得显著成就,百姓已恢复正常生活。但疫情防控仍得重视,特别是国际疫情防空现状仍处于极严峻状态。故,疫情防控仍要以“常态化”待之。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含义
大致在2020年9月左右,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缓,各地由“封禁”转为“轻自由”。所谓“轻自由”,是相对于完全自由来说,一种限制性的自由状态,国内人群虽处于疫情防控的社会大环境中,但在满足一定防护条件下可以实现出行自由。故,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后疫情时代”。实则不然,虽然目前疫情的防控形势趋缓,但疫情并未从根本上得以灭失,对疫情的防控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所以,笔者认为称当下为“后疫情时代”略有不妥,应仍以疫情防控时代加以概之。疫情防控应有“常态化”与“持久化”的现实要求。
(1)常态化防控疫情
常态化防控疫情,是将疫情防控贯穿于居民正常的生活起居之中。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三种。病毒主要借助空气,传播细微飞沫和物化气溶胶,当其被人体吸入、接触或者病毒进入口、鼻、眼睛,皆有可能引发病症。就人类已知的传播性病毒疫情史来说,新冠疫情可谓是人类历史上遭遇过最为严重的一次传染性病毒疫情,其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皆可算是历史罕见。除此之外,大多数对象在感染上新冠病毒时,并不会立即爆发出相应的疫情症状,在一段期限内与常人表现无异,这段期限就是所谓的“潜伏期”。起初,由临床所知,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14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病毒自身的变异,潜伏期已突破原先最长14天的临床记录。在此期间内,虽然感染者表现与常人无二,但是其自身在成为“感染者”的同时,也成为“感染源”。就目前而言,国内多地已开始对入境人员实施“14+7”的疫情监管隔离期限措施,在原有14天隔离期的基础上,延长7天,对入境人员进行观察,最大程度稳定国内疫情防控。
故,因新冠疫情自身的传播速度以及病毒潜伏期和新冠病毒预防的受限性,对于疫情的防控应以“常态化”视角待之。
(2)持久化防控疫情
除常态化防控疫情之外,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还要考虑到“持久化”。持久化防控疫情,是指在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同时,坚持以长久的时间视角对待疫情防控问题。虽然,国内通过严格的疫情防控监管措施,有效遏制住新冠病毒的传播,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的传染源问题。除此之外,目前国际疫情防控现状也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6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83487例,达到175987176例;死亡病例增加7814例,达到3811561例。之所以考虑到国际防控现状,是因为目前我国发现的主要病例皆为境外输入。因此,持久化防控疫情,有其现实必要性,必须以长时间视角对待疫情防控问题。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必要性
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必要性,需要从两方面展开:(1)维持国内疫情防控稳定性的需要;(2)受国际疫情防控现状的影响。新冠疫情作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其防控常态化进行分析,需站在宏观角度,综合考量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需要。
(1)维持国内疫情防控稳定性的需要
较于国际疫情防控现状来说,国内在疫情防控方面可谓是取得显著成功,但这种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对于疫情防控并未在根本上取得成功。如上文所述,目前国内疫情防控态势趋稳,现阶段集中爆发病例,皆为境外输入感染所致。虽然国内相关科研团队也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疫苗,但这种疫苗与民众以往接种过的疫苗不同,只能在一定期限内起到免疫病毒的作用,无法长期维持,且免疫率也只能达到7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国药新冠疫苗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2021年5月8日发布,2021年6月17日访问,访问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21-05/08/content_5605214.htm。原文:根据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的意见……。在参与试验的所有年龄组中,该疫苗对出现症状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有效率被评估为79%。]要想达到疫苗的最大效果,其接种率最好达到人群的70%—80%,方可产生群体保护作用,否则无法实现群体免疫,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维持国内疫情防控现状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疫情防控常态化概述
日期:2022-09-14 16:02 点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