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鲁迅文录笔记小说与稗官野史的真意管窥
日期:2022-09-14 17:45  点击:121
 了解到历史的残酷,当然还不够,要避免这残酷的压迫和杀戮,该怎么办?这才是鲁迅文录笔记小说和稗官野史的真意。事实上,鲁迅的很多斗争经验,都是源于笔记小说启迪的智慧。比如他用以斗争的《野草》,就有研究者指出: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贾玉民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接受的影响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鲁迅反对礼教,搬出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谓虚假的团圆,人生的补足,都是瞒骗人们,麻痹人们的。真正的幸福,需要自己去追寻。所以在《聊斋志异》中的一处梅姑庙,引起了鲁迅的注意。这个梅姑,居然篡夺她人的丈夫。见《聊斋志异》卷十四《金姑夫》:会稽有梅姑祠……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然而,这妨碍在鲁迅看来,自然是可以打破的,且人民的历史上,早已经借这个梅姑打破了。
鲁迅先生对历代笔记小说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研究得出了这些笔记小说的“匕首”与“投枪”的价值。鲁迅对于文学艺术、历史价值真意的观点,很多都源于先生笔记小说的阅读体验。比如鲁迅先生只对于戏剧的观众与国民的看客的最经典表述。鲁迅说中国的民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所以并不关切压迫和被压迫,不关心英雄的沦落,民族脊梁的被压垮。这样的民众注定是无可救药的,且一旦有机会,便也会吃带血的馒头。然而可悲的是“麻木的群众既是示众材料无聊的看客,又是无聊的被示众的材料。”就如那个阿Q,最后却连一句戏词都唱不出来。
鲁迅能有这样的领悟,那是因为他对人民爱得深沉。就如他在《求乞》中所言: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这就是麻木的看客,最终只能得到的结果。这个问题,事实上在鲁迅的同时代,很多人都表达过,郁达夫、台静农……就连为艺术而艺术的徐志摩,也曾经写过一篇诗歌《先生!先生》:可怜我的妈,她又饿又冻又病,躺在道儿边直呻——您修好,赏给我们一顿窝窝头,您哪,先生!然而,徐志摩先生没有给出最后的结果,鲁迅给出来了,这是因为鲁迅早已经在笔记小说的世界,在《蜀碧》的世界,见识到了人生和历史的残酷。
残酷的另一面,则是饱蘸的同情和深沉之爱。因为爱,鲁迅的笔下,全都是满满的情感。他说故乡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说: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鲁迅笔下如是说的时候,是把最深切的情感赋予了小说的主人公吕纬甫。他也是如此赋予孤独者魏连殳,赋予他的老朋友范爱农。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鲁迅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这样一个站着死的范爱农,便是鲁迅认为的民族的希望。然而这样的形象,却总是沦为牺牲者。又如郁达夫《薄奠》中的车夫,用尽一生的力气,去捕捉生活的希望,最后也不知道是淹死的,还是……这些都是民族的牺牲者,郁达夫说:“ 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这岂不是向国人看客的咆哮与怒号吗?然而在台静农笔下,他的可怜的邻居,仍复是牺牲!
而看客呢,仍旧麻木着成为恶的统治者的帮凶,成为所谓的“暴君的臣民”:

“小事件如Gogol果戈里的剧本《按察使》,众人都禁止他,俄皇却准开演;大事件则如巡抚想放耶稣,众人却要求将他钉上十字架。”“从幸免里又选出牺牲,供给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渴血的欲望,但谁也不明白。死的说,啊呀,活的高兴着。”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这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如是,那牺牲者不是白白牺牲吗?以后又有谁会选择继续牺牲呢?哪怕是如《蜀碧》中张献忠屠尽全城,又有谁会选择继续牺牲?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效,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鲁迅作为民族的斗士,选择的是长期的韧性的战斗。这一点与伟人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何其精神一致。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7 08:4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