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担任编剧的电影《Sunspring》上映于2016年6月,由一台名为Benjamin的智能编剧创作。在学习了几千部经典科幻电影的剧本后,Benjamin通过算法写下了这部9分钟的科幻短片剧本,并为其创作主题曲,在伦敦科幻电影节48小时挑战单元中成功挤进十强。
即便《Sunspring》的剧本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所有人物之间的对话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逻辑,观众能从中读出一段人物关系。许多从业者由此认为,借由智能编剧的帮助,可以缩短剧本创作周期,甚至开阔编剧写作思路、激发创作灵感,为影视剧创作带来新动力。但是,从剧本价值的层面看,智能编剧技术的引入极有可能导致影视文化的倒退。
剧本作为影视创作的基础,有着多重价值体现。智能编剧技术的引入,最为直观的损耗是剧本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给影视创作带来了新难题。
经济价值方面,智能编剧所创作的剧本缺乏影视版权和知识产权意识,容易扰乱编剧行业秩序。由于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必要因素,因此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模仿是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学习过程。①换言之,智能编剧的运作逻辑是对海量影视剧文本的模仿与拼贴,缺乏原创性。然而剧本创作一直是体现编剧灵感和创意的工种,原创性不仅是其生命力的主要来源,也是编剧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编剧行业愈发重视剧本创作过程中的版权,也认识到IP背后庞大的经济价值。不能因为创作主体从人变成了人工智能,而知识产权保护法尚未出台对智能编剧的管理条款,就默许抄袭、篡改剧本的行为。
文化价值方面,在西方,许多智能编剧所创作的剧本情节荒诞、缺乏深度,使影视剧的艺术价值趋于简陋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和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学者鲁枢元认为,艺术创作是基于作者创作心理的精神生产活动。创作心理包括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情感需求和动机、价值观和信仰、情绪以及文化素养。②而智能编剧只能模仿故事的部分情节和元素,无法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海量影视剧本的输入,进一步造成智能编剧对于剧本创作的混乱理解。因此,其创作的剧本往往是多元情感和价值观的杂糅,正如《Sunspring》一样,缺乏深度。
智能编剧创作不能倡导
日期:2022-09-15 16:20 点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