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在批判赶超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为代表的“超工业化派”是赶超发展战略的最早提出。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做法和以计划制度代替市场制度的制度安排,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制约,整合要素集约化生产,牺牲当前消费,大力发展重工业。大批发展中国家采用赶超战略力图优先通过重工业化方式实现国家发展。这种做法短期来看产生了一定效益,但从长期来看赶超战略并没有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持久快速的增长。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批判了赶超战略为了少数部门快速发展而牺牲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在继承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并要求政府提供与之适应的制度环境。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的阶段并不是只有发展中和工业化这两种极端的情况,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高度发达经济阶段是一条连续的图谱,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而有所不同,与之适应的基础设施也会随之迭代;其次,在经济发展相伴随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资必须与物质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齐头并进,否则人力资本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紧约束;最后,市场是资源得以高效配置的基本机制。但并不意味着应该进行完全的市场化,而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采取“渐进法”,对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当给予政策保护和财政支持。对于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应放开准入。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是比较优势战略的核心思想。资源、人才、技术等内部要素,与市场、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协同共振实现包头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文本的主体框架。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框架
日期:2022-11-03 16:55 点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