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乡村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日期:2022-11-17 14:57  点击:1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后作业应当使学生的知识面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读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李秉德在《教学论》中指出:“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时,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难度适中且有代表性;作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促使学生举一反三;作业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速度分层布置作业。”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的语文作业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基础性和创造性及学生个性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减负增效”的“生命作业”。由此,结合调研情况,得出乡村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作业设计:设计意识缺乏,目标指向不明确
设计是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述,本文将作业设计定义为:根据课标和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对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系列过程。然而,对Q小学几位老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布置语文作业采用统一模板,作业内容几乎是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并未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布置作业,作业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欠缺。如,A老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并无作业设计板块。S老师《雷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会认会写会用‘雷、乌、蝉’等生字词、口头叙述自己见过的下雨及下雨时的情景。”该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读写及运用汉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但布置的课外作业仅仅只是“雷、乌、蝉”等生字的抄写。不论是统一模板布置作业,还是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匹配,都有悖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的初衷,反映了教师作业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缺乏。
(二)作业内容:量大易重复,难易不适当
自2000年以来,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要求从未中断。“双减”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由此,不难看出书面作业总量过大一直是“教育顽疾”,过多的书面作业致使学生对作业兴致全无,也间接的影响生活质量。与城市小学相比,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多的把做作业视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认为只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获得不错的分数,从而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语文课外作业。教师片面的理解了“作业”的内涵,将作业简单的理解为课堂知识的强化和提高分数的途径。但作业的内涵是全面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较多的作业练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违背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另外,通过对Q小学一、二、四、五年级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并未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难易程度与学情不匹配;作业来源单一,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几乎是全部的作业内容。如此布置作业,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中等生“吃不香”的结果,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20 21:0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