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唐人,宋人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的接受形式更加多样。一方面,宋代编纂了大量的类书,宋人在类书中对《文心雕龙》中评《楚辞》的艺术特色、艺术影响、艺术地位加以摘录,另一方面,宋人在诗文集中对《文心雕龙》中的上述内容进行征引和化用。
(一)宋代类书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的摘录
两宋统治者高度重视类书的修纂,通过修纂类书,不仅可以加强对文人的思想控制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且能够彰显其文治之绩。同时,宋代学者私纂类书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文人通过自行编纂类书一方面体现出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一方面方便了文章写作。而各种官修、私修类书的大量出现,反过来又极大地提高了文人的学养。宋人在编纂类书时,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高度关注,叶廷珪的《海录碎事》、李昉的《太平御览》、王应麟的《玉海》、晏殊的《类要》、孙逢吉的《职官分纪》、张如愚的《山堂考索前集》均对《文心雕龙》中的“楚辞”批评进行摘录。
叶廷珪《海录碎事》:“楚艳汉侈。楚艳汉侈,流弊不还。”叶廷珪将这段出自《文心雕龙·宗经》篇的话记录在了帝王部、奢侈门下。
李昉《太平御览》:“《文心雕龙》曰: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王灭典,亦造仙诗。”李昉在引用《文心雕龙》有关《楚辞》艺术特色的评论时,直接指明了出处,并且将这段文字记录在了文部、诗歌门下。
王应麟《玉海》:“《文心雕龙》: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文部、诗歌门下。
晏殊《类要》:“《文心雕尤·诠赋》云:文曰,及灵均赋骚,始广声,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招字于楚辞也……信兴楚而盛汉矣。”晏殊将这一段出自《文心雕龙·诠赋》中的话记录在了赋部。
任广《书序指南》:“文不袭蹈曰自铸伟辞。刘勰《辩骚》。文辞之妙,曰:‘轹古切今’。辨骚。”任广将这段出自《文心雕龙·辨骚》篇的话记录进了“词章诗阕”之下。
作为一种工具书,类书对《文心雕龙》“楚辞”批评的大量摘录反映出《文心雕龙》在当时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也从侧面说明《文心雕龙》“楚辞”批评在宋代之影响。
(二)宋代诗文集对《文心雕龙》有关“楚辞”批评的化用
宋人除了在类书中征引《文心雕龙》中的“楚辞”批评以外,在诗文集中也出现化用《文心雕龙》中的“楚辞”批评的现象。宋人诗文集对《文心雕龙》“楚辞”批评的化用主要集中在对一些比较经典的、具有独创性的词语上,如“江山之助”“衣被词人”“规讽之旨”等词语。
宋祁在《宋景文集》中为《江上宴集》作序曰:“江山之助,本出楚人之多才。朝野之欢,古有西京之全盛。至若爱心兆和柔之感,乐地遵名教之宜,乘春阳之布和,均秋水之至乐,伐木酾酒之藇饮,舞雩初服之咏归,我有嘉宾,兹为胜集。”“江山之助”一词,原出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刘勰认为,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能孕育出惊采绝艳的文章。而宋祁则将“江山之助”一词用来表达风景优美,人才腾涌之感,是对《文心雕龙》的化用。
李纲在《文乡记》中也化用了《文心雕龙·辨骚》篇:“下逮战国,文乡浸衰,深醇雅正之风变而为从横捭阖之俗。独屈原、宋玉之徒崛起其间,颇有古意,博辩环丽,未免有感愤谲怪之作。识者谓体慢于三代,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愽徒,而词赋之英杰,不其然欤?”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李纲《文乡记》中“识者谓体慢于三代,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愽徒,而词赋之英杰,不其然欤?”之语是对《文心雕龙·辨骚》篇中评《楚辞》艺术地位的化用。李纲在这段话中化用《文心雕龙》之语,是在借《文心雕龙》来对《楚辞》的艺术成就进行总结,同时佐证这样一个观点:战国文风辩丽横肆,雅正之风不再。屈原、宋玉在继承《风》《雅》之意旨的同时,重视语言表达艺术,《楚辞》在这一时期开始绽放异彩。
宋代类书对《文心雕龙》“楚辞”批评的辑录及宋代诗文集的征引与化用
日期:2022-11-18 16:58 点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