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的时代机遇
日期:2022-11-23 15:17  点击: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沉浸式”教学是爱国主义和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桥梁。新时代所肩负的伟大使命、人们对身体感知的无限衍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民抗疫的现实环境都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提供了宝贵机遇。
(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指明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高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主阵地,肩负为时代育新人的重要责任,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则是引导广大青年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报国之行的自觉行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决定了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时代责任,也为新时代高校“沉浸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开展指明了政治方向与前进道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整体迈入了以“沉浸”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展开要借力于智能化技术集成优势,打破时空局限,实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效融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打造成一种让学生受众可以集中精力、浑然忘我投入其中的教育实践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身体感知的无限衍生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出现实需求
爱国是一种情怀,培育爱国情怀,重在身心合一。“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哲学中对于身体的解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以尼采、巴塔耶和福柯为代表的认为灵魂与身体相互分离;第二个维度是以涂尔干、布尔迪厄为代表认为身体通过实践形成的习惯是身体的本源所在;第三个维度是胡塞尔、梅洛·庞蒂认为身体的感知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本源。由此可以看出,身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感受和认知空间的中介。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身体是通过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获得感知。“身体技术”的能力成为媒介素养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各类媒介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模拟和发展人的身体的基础上进行的,身体成为一种界定不同媒介时期、不同技术阶段的传播形式的准则,即媒介的性质和形态由身体与传播的结构性关系决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对于心灵和身体的感受,更加强调体验所谓的“真实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单一的视觉、听觉元素,逐渐上升为更加多元的感官交互性体验。面对人们身体感知的无限衍生需求,“沉浸式体验”在身体投入程度上更深,在调动受众的情感感知上更具有优势性。受众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的情感感知比现实环境中更为强烈,其塑造的“在场性”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受众的情感感受。比如在VR电影或VR游戏中,很多受众都会不自觉的将自身情绪代入其中,表现出心跳加速、欢呼雀跃或目瞪口呆的情绪反应。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20 01:2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