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抬棺文化的今生
日期:2022-11-23 15:34  点击:70
 (一)抬棺文化的初次火爆
B站视频平台最高播放量的“黑人抬棺”视频的原版视频在2017年BBC的新闻报道中播放,BBC的初衷为表达文化差异和民族习俗,但却未引起较多关注,直到2019年5月一位网友发布了抬棺跳舞失误的视频,黑人抬棺才开始走红网络,2020年大火出圈,在YouTube上,黑人抬棺原视频已经有超过九千万的播放量,世界各地的网友都汇集在评论区玩梗,在国内,B站上的黑人抬棺原视频的播放量也突破了5000万,已够得上顶流的热度。而这样一个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是如何做到让17年对此并不感冒的广大网友“真香”,更是如何俘获青少年的“芳心”的呢?首先它巧妙地融合了当下流行的电音元素,黑人抬棺视频中的标准配乐《Astronomia》是由Tony Igy在2010年创作。富有律动的步伐、标志死亡意义的棺材、魔性的电音,在这一刻奇怪地组合在了一起,增加了内容的戏剧张力,在bgm的加持下,一群彪形大汉,伴随节奏扛着棺材跳舞,动作整齐划一使得这一在众多人看来与传统葬礼悲伤肃穆完全反差的荒诞行为具备了独特的记忆点和传播因子,一时让人无法接受的莫名其妙的“和谐感”,让娱乐效果瞬间“拉满”,使观看者的情绪不由自主“上头”。对严肃葬礼的解构,再配上电音,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此冲击恰恰也是破圈的灵魂所在。从《Astronomia》的适配为起点,引发了“黑人抬棺”的第一次创作浪潮,即在背景音乐上大做文章,如《黑人抬棺 昭和风版》、《黑人抬棺 中国风版》,创作者们通过延迟、倍速、反复一些剪辑技巧,使画面与音乐风格的契合度更高,也让广大网友对内容的感受力更强。
这一次“文艺复兴”也少不了B站特有的文化属性,弹幕文化的加成,弹幕是对视频的一个内容补充,也是对自己看法的一种实时评价,它与评论相比的魅力在于即时性和互动性,视频中的一帧画面、一个细节或是一次转场都会引发用户的“槽点”、“共鸣”和“感同身受”,而大家便是在这样瞬时的默契中汲取乐趣的,同时屏蔽了那些不默契的人。在弹幕中网友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台词、广告词和俏皮话巧妙地改编运用,如“你肩膀上的银棺,我此生不变的梦想”、“因为专业,所以信赖”、“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世间白来”,更有满屏覆盖的“专业”,人们在调侃中笑料不断。弹幕的互动给用户带来的是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当体验到你的感受同另一端用户的感受不谋而合时,众多用户之间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气氛上的升华。
(二)抬棺文化的再度热潮
“黑人抬棺”的第二次浪潮是搞笑剪辑引发的,最初出现了黑人抬棺翻车的视频剪辑,而后一个网友将滑雪失误的视频和抬棺舞失误的视频剪辑到了一起,用来表达视频中的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此后,各种翻车视频与抬棺舞失误的拼接开始席卷网络,各种作死名场面之后黑人兄弟送你最后一程的结尾让搞笑升级,也预示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经典结局。更有将不戴口罩、没有做好个人防疫措施等相关视频与此相连的,这是疫情时代下的特有产物,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防护的强调,是社会层面公共安全卫生意识的不断加强,也是网友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另一方面,当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我们周围,当危险传染的信号不断闪烁,当生命的逝去变成了一个个数字,面对生命,人们更多了敬畏之心,如何看待个体的生存、他者的生存和生命的价值成了每个人不得不考虑的命题,这堂生命教育课,带得人们伤害的同时更显生命厚重。这次浪潮通过对内容的“移植”和“嫁接”丰富了所表达涵义的层次,除了群体心态的映射还有线上传播延伸线下场景的内容体系,如此输出的文化内容衍生而来的是更多的创造性和活跃因子。青年凭借敏锐的热点追踪能力和生活视角戏剧化能力将“黑人抬棺”推向创作高潮。这次浪潮虽然只是处于拼接阶段,但其所利用和延展的元素早已不限于原视频内容“抬棺舞”这一形式上,而是破除原有含义的一场“文化盛宴”。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20 01:2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