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木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
日期:2022-11-30 14:36  点击:141
 1.古代木球运动的起源
木球运动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以来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娱乐游戏。从考古学角度发掘出许多和木球类似的游戏项目。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木球运动的起源最远可追朔到汉朝,到了唐宋时期木球运动成为当时宫廷里的消遣游戏,木球运动分化出两种类型的运动,一种是男性为主的“马球”,另一种是女性为主的“步打球”,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是骑在马上打的运动,另一种是徒步打的运动。《宋史·札志》在记述马球盛况时附有一句“ 当有步击者, 时令供奉以戏以为乐”,说明当时木球发展甚好,有很多观众观看比赛,社会认可度很高。明朝时木球运动由宫廷走向民间,木球运动的发展达到顶峰,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和杜荃的《仕女图》可以看到其盛况。随着清军入关,全国禁武的形势下,各种体育活动尤其是对抗性的活动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现代木球运动的演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在回族地区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只是放牧的牧民为了增加乐趣而发明的一种具有集体性、娱乐性、对抗性的游戏,当时没有完整的规则,各地方的叫法也不统一,概括出来有“ 打毛球” 、“ 打篮子” 、 “ 赶木球” 、“打木球” 等。
“打毛球”是一种对抗激烈的高强度运动,是在身体的相互冲撞、手挥木棒的抢夺木的过程中取乐,是愉悦身心,排遣烦闷的游戏。“赶木球”的参与人数不限,比赛时先在场地上挖坑,坑口直径约 25 cm,深 20 cm,坑数比参加人数少一个,另置一长 20 cm, 形成手电筒的短木棒作球[2]。比赛时,每一坑前站一人,均执一长约 1 m 的木棒,另一人则手持木棒,尽力将木球赶入任何一坑内, 而站在坑边者以棒阻拦。一旦木球被赶入坑中,所有守坑的人均需互换坑位,此时赶球者即乘机占坑,未抢占到坑者就变为赶球人,以当赶球人次数多者为负;“打铆球”又称“打木球”,打球时,先在场地两端各挖直 径约13厘米,深约 10 厘米的“牢坑”,球用木棒削制而成长约6厘米,直径粗3厘米,两头呈椭圆形;击板或击棍长约0.7-1m。比赛时要求人数相等即可,以“打砂锅”的方式决定胜者为攻方,输者为守方。攻方中线开球比赛。每场 10 min,以进球多者为胜。比赛结束时,负方需罚“ 喝嗦儿”,即由胜方队员在球门处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跑向球落地将球捡回,来回途中需发出“噢、噢” 声,中间不准停歇,否则重罚“喝嗦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就是从上述几种运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19 07:3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