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指幼儿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向小学靠拢,向幼儿传授超越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具体教科书知识。幼儿园“小学化”的实质是幼儿园教育没有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是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可能出发,超越了幼儿发展的实际,一味向小学靠拢甚至用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来教育幼儿。通常以集体教学为主,实践操作和游戏互动活动很少,这与幼儿教育依托活动与游戏,情境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
(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下,儿童的学习负担过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将教育当成了读书、听讲、考试,忽视了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忽视了道德、运动和游戏的教育价值,忽视了大自然和社会才是儿童最佳的启蒙老师。家长、教师甚至一些教育管理者,都陷入了这样的观念误区。一些幼儿园对国家下发的教育政策采取形式上的消极对待态度,“新瓶装旧酒”的做法致使理论和实际严重脱离,教育改革受阻重重。
(二)部分小学实行入学考试制度。为了招收优质的生源,一些小学采取入学考试来提高门槛,“筛选”优质生源,为了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幼儿园不得不重视幼小衔接同时采取“小学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见,小学入学考试制度直接诱发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小学化”。
(三)“唯智是举”的教育内容。为了培养所谓的“优质生源”,部分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无视制约幼儿健康发展的其他因素,陷入“幼小衔接”的误区,严格按照语言、数学、英语等学科分类教学,背离了国家教育导向。
(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功利”性的教育观念以及“筛选”式的招生标准,已经影响到国家的教育基础公平自由选择的能力了。幼儿园之间的不良竞争以及如火如茶开展的幼儿课外辅导机构致使教育资源的浪费并进一步拉大了儿童之间的差距。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学校内部需转变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习过程为导向,避免恶性竞争,回归教育初心。
(五)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广大教师束手束脚不敢作为。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上级领导对教师进行单向性评价,或者直接以教师带班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在这种评价模式下,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机器”,为了满足上级以及学生家长的要求,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缺乏情绪情感的共鸣。此外,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致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形成职业倦怠感,态度消极负面,上班几乎成了应付,甚至还会把这种消极情绪传递给学生,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日期:2022-12-01 14:35 点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