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基于学生获得感的“三全育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意涵
日期:2022-12-01 14:59  点击:160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向应始终坚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质量评价工作中,“受教育的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是否在接受教育后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干事本领、明确了奋斗方向等应是衡量改革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本研究基于学生“获得感”,提出“三全育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进一步把握体系建构的基本意涵。
(一)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获得感”是一个兼有心理内涵与社会意义的新生词汇,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特征,是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破口。获得感既包含获得内容与主观需求的统一,又关联客观成果与主观评价的统一,也关系行为与效果的统一,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体。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受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后,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精神收获,进而产生的主观积极心理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观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高校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应更加凸显多元的育人环境、鲜活的育人内容和积极的育人体验,通过测量学生接受教育后的心理获得和精神满足,评价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二)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的应用语境
改革试点以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三全育人”工作台账,明确了推进改革的任务书和线路图,对作为“供给侧”的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尚无法评估作为“需求侧”的学生的体验感。在此背景下,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概念的提出,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理念,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了思路。高校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是“人民获得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具体应用,表征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理念向注重学生获得体验的转变。从应用语境看,学生“三全育人”获得感的主体是大学生而非教师,是指大学生在接受“三全育人”实施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大学生既是“三全育人”获得感的体验方,也是“三全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受益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7 01:2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