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分布式系统”,串联美术课堂学生学习的“孤岛”
日期:2022-12-05 15:44  点击:91
 “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术语,是指一组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协调工作的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不同,分布式系统将一个单个大任务分解,分配给同网络上的不同设备进行协同处理,从而将任务完成地更加完美。例如:在家庭“分布式系统”中,你可以在手机上将一个看视频的“大任务”分解成图像呈现和声音播放两个“小任务”,然后坐在沙发上将手机视频通过电视播放,同时声音通过音质更好的独立音箱播放,他们之间通过网络同步,由手机这个终端控制,这样播放手机视频这个“大任务”被两个在各自领域更擅长的设备协同分解后,更加完美地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分布式系统里最简单的运用。
那么,笔者将这样的理念与过程放入到美术课堂中,激活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甚至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不同兴趣点进行分组,做到“人以群分”,各组成班级这一网络中擅长不同领域的“计算节点”,并通过教师这一“终端”进行协调控制,进而分配任务与总结交流,对美术教学任务进行个性化分解,探索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一)分解课堂目标,激发美术创造力的泉源。
19世纪末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和“做中学”理论,很好地阐述了“分布式系统”下儿童在美术课堂的状态——课堂变成了小社会,每个学习小组就像是社会上的不同职业,在做着自己擅长的“工作”中不断成长。儿童很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尝试,并且会不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与发现,从而更好地保持课堂注意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将课堂目标分解,激发美术创造力的泉源。
1、问题引导,激活儿童主动探寻欲
当儿童碰到一个新事物后,他们会主动去发现事物身上的新奇点,产生大量问题,这是每个儿童都会经历的过程。引导学生并顺着这些问题不断深挖,相互成组讨论,主动建构起研究思路,将会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门、窗、墙》一课时,我出示了几张古代房屋的窗户照片,立马就有孩子举手问道:“老师,这几个古代窗户的形状和我们现在的很不一样,里面有着各种花纹,古代的窗户都是这么美吗?” “老师古代的窗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古代没有水泥,墙用什么粘起来?”“屋顶瓦片上的圆形图案是什么?”……一时间学生思路大开。此时,《门、窗、墙》这一课的总任务便被学生们的一个个问题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了:了解古代建筑的铸造材料、收集古代窗户图案、临摹瓦当图案并了解团上的故事。当把这些小目标分配给感兴趣的相应小组时,每个组都能够在探究各自感兴趣的主题时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19 03:3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