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欺问题是萨特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对自欺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他对自欺的一般结构进行了阐述,对自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人是自由性与散朴性的综合是自欺得以产生的基本条件,“相信”与“真诚”是维持自欺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人是自由的,自由给人带来的并不完全是快乐的感受,也会让人产生恶心与焦虑等感受,人们选择自欺,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焦虑的躲避,对自由选择及其带来的责任的逃避。萨特通过对自欺问题的分析表达了他对自欺行为的反对态度,他鼓励人们应该践行自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主动地承担责任。
关键词:自欺;恶心;焦虑;散朴性;超越性;自由
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是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存在与虚无》一书是萨特的代表作,在此书中,萨特对自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自欺产生的原因,条件,自欺的理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萨特认为一些人通过自欺来躲避焦虑的痛苦的情感体验,逃避自由选择以及选择所带来的责任,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人们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自由地做出选择并主动地承担责任。
一、自欺——对恶心与焦虑的躲避
在具体探讨自欺问题之前,需要考察一下萨特哲学中另外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恶心”与“焦虑”。这两个概念与“自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恶心与焦虑的躲避,是自欺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恶心”这一概念出自萨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恶心》。这是萨特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萨特曾说:“归根到底,我始终忠实于一样东西,就是忠实于《恶心》。”[①杜小真,《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p119(转引自缑广飞,《恶心:萨特哲学“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P96)]萨特通过这部作品形象化、具体化地表达了他的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如虚无,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自欺等萨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都能从《恶心》中提炼出来。“恶心”这一概念也可被看作萨特哲学中许多其他思想的出发点。
萨特所说的“恶心”,就是因为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产生的。“‘恶心’是意识对自在的存在的一种体验,一种非正题的领悟……恶心表示着存在被揭示。洛根丁感到恶心是由于意识与自在的存在相接触的结果。”[①杜小真,《萨特引论》,[M],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P54]
萨特将存在的形式分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对这两个概念都进行了说明。关于“自在的存在”,萨特认为,“存在是他自身”。自在的存在不是被上帝所创造的,同时存在也不是自因的,它不能创造自身。“这意味着它既不是被动性的也不是能动性的。”[②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3月,P25]萨特认为存在具有“自在如一性”,这超乎能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之外。存在自身是完全充实的,存在就是存在自身,“存在是其所是”,它是完全实心的,具有一种不透明性,没有一种自我意识在里面。而且存在在其存在中是孤立的,与异于它的东西没有任何联系。自在存在还具有一种偶然性。可以说,在萨特的哲学中,一切都是从偶然性开始的存在不是一种派生出来的东西,我们既不能说它是从一个可能的法则中,也不能说它是从一种必然的法则中派生出来的,按萨特的说法即“它没有存在的理由”。自在是完全偶然的,无缘无故的,对人来说是荒谬的。
作者:谭泽民
试论萨特哲学中的自欺问题
日期:2018-05-14 10:52 点击: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