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分离式立交与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研究
日期:2018-06-20 11:41  点击:269
摘要: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在规范中没有规定,而实际工程中往往该区域就是交通事故的黑点,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建立换道模型,分析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取值和计算,可以得到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建议值,为以后在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提供依据。供设计人员参考,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关键词:换道模型;最小间距;平面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
0引言
随着我国路网的逐步完善,路线交叉越来越频繁,合理选择交叉方式尤为重要。我国关于路线交叉的研究多集中于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等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分离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的研究更少。规范中也没有对其做具体规定。而往往就是在这些地方成为交通事故的黑点。分离式立体交叉不同于平面交叉,它实现了路线空间分离,消灭了平面交叉内的冲突、信号控制,也不同于互通式立体交叉,它不提供交叉公路间实现交通转换的匝道,使两条相交道路的交通流空间分离,各行其道。因此它比平面交叉更能保证安全,行车速度更高,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分离式立体交叉是两条相交道路利用跨线构造物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并不具交通转换功能的交叉连接方式。
因此,我国对于分离式立交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分离式立交与平面交叉口的间距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间距研究中,主要运用换道模型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其间距要求。
1计算模型分析及各参数计算
1.1 模型分析
从分离式立交至平面交叉口处,位于最内侧车道的驾驶员需要经历识别平面交叉口和变换车道两个过程,驾驶人需要完成的操作包括识读和判断平面交叉口、做出是否变道的决策、等待可插入间隙、变换车道以及确认平面交叉口等过程。车辆从驶出分离式立交开始,首先需要经历一段识别距离,然后行驶在行车道1(如图1)上的车辆看到前方平面交叉口后,做出判断,不需要换道的则继续直行,需要换道的则寻找可插入间隙,使车辆从行车道1经1次换道到达行车道2,确认路口后顺利驶入相交道路。准备驶入相交道路的车辆一般行驶在最外侧行车道或内侧行车道,且经1次变换车道就可到达外侧车道,确认平面交叉口后驶出;若单向为3车道,则还需要经历一次变道过程。
作者:李赞勇,冯焘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20 16:0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