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中美俄“三角关系”分析
日期:2018-07-03 09:32  点击:378
提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承诺,当选后将致力于改善当前陷入停滞的美俄关系。有西方媒体猜测,美俄关系的回暖将打破中俄联合制美的现状,进而在战略层面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西方媒体的这一观点一度在中美俄三国国内引发广泛讨论。历史上,中美俄三边互动不乏“合纵连横”。在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有明显迹象表明,其中两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并对第三国形成了一定制约。然而,由于受当前国际环境与三国互动现状的影响,美俄制中的局面难以成为现实。
关键词:大国三角关系;中美制苏;中俄制美;美俄制中
细数当今能够与“大国”美誉相衬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可谓实至名归。总体来看,三国陆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4.4%。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6%。其中,美国与中国分属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位列世界军力排行榜前三位。三国均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享有对国际议题一票否决的关键权力。在当今现实主义思潮依旧强劲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三国互动形成了一个利益深度交融的体系。在这一体系内,任何两国互动方式的改变都会对第三国产生重要影响。大国间的互动方式又与大国实力对比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只要中美俄当前的实力对比未发生质变,三国就不会放弃对彼此战略走向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一体系内最初只有美国与苏联两国在进行互动。因此,首先有必要回顾美苏两极对峙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三角关系”体系的?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逐步崛起,又对“三角关系”体系的形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中美制苏历史成因分析
中美制苏态势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初现端倪,70年代日趋明显,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渐陷入沉寂。可以说,中美制苏的历史,前前后后大约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此次两国联合制约第三国的模式却几乎成为后来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基本范式。
上文已提到,“三角关系”的前身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对峙。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逐步崛起,是“三角关系”体系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1963年至1965年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9%,农业生产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7页。]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逐步成为国际政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者:张 翔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7 12:5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