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是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沿街立面是传递街道繁华程度的窗口[1]。通过街道的立面形态,可反映城市的兴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的文化底蕴等,立面呈现了一种建筑语言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建筑功能的改变与拓展,同时也记载了城市发展历程[2]。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城市沿街建筑立面样式陈旧,不能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且未体现城市风貌及地方特色,加之政府政策的指引,居民精神层面及审美层面要求提高,促使城市快速开展沿街建筑立面提质工作。在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立面更新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立面改造忽略了与原有街道的有机联系,忽略了立面所带来的功能,未充分考虑城市历史因素,亦未体现城市价值等[3]。
目前,针对立面更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作研究。胡必晖[3]等将有机更新理念融入沿街立面改造设计中,强调延续城市文脉、尊重街道原有风貌,按照城市自身的“遗传密码”,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实现建筑立面有机更新。马健强[4]等将有机更新理念与城市色彩学、建筑材料学结合,将菜单式设计方法运用到立面更新的设计研究中,对未来建筑立面更新趋势做出展望。雷体洪、郑伟[5]等提出应从街道定位、建筑风格、环境色彩等方面做好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宏观策略,从建筑形体、色彩等方面提出改造手法。周梦可[6]等提出立面改造的“渐进更新”策略,提出小规模渐进式开展更新工作。丁婧[7]等结合合肥市街道立面改造设计实例,分析并总结了建筑立面改造方法及原则,提出街道改造的发展方向。综上,学者大都从立面总体改造设计方法上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尝试从建筑细部具体实施改造方式上提出相关策略。
1、背景分析
1.1 案例背景
深圳市坪山区于2016年10月正式成立为独立行政区,坪山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的品质提升工作,在《深圳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特选取比较成熟的商业街区作为提质对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具有坪山文化底蕴的“特色街”,以此作为示范街区,为城市面貌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引。
项目共包含五大街区提质改造工作,街区路段两侧主要是20世纪80-90年代左右的建筑群体,是以私人业主为主的多层住宅等建筑,主要以居民区、商业和办公用楼为主。这类私人产权的建筑群体,因城市扩张而形成,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不可获缺的一部分。这类建筑尚未达到使用年限,结构性能良好,功能亦符合商住需要,仅因管理维护不善,或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导致建筑外部呈现破旧现象。对于这类建筑,宜采用二次设计方式,融入有机更新理念,对旧立面作更新改造,既可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又能节约造价与工期,且不会出现居民迁移、拆迁补偿等因推到重建模式而产生的矛盾点。这类因历史因素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体,其整体形态与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差距明显,旧立面极大的破坏了商业街区整体形象,最终将影响街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立面更新工作势在必行。
1.2 旧状分析
据调研,深圳市坪山区各街道建筑立面主要存在整体环境风格混乱、缺整体性、无特色等问题。为便于分析,将屋顶、檐口、墙面、阳台、窗户、巷道等归为建筑物的固有元素,将广告牌、空调机外机、防盗网、临时雨棚、通信管线等归为建筑物的附属元素。现依据调研结果,对建筑物固有元素和附属元素存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首先,对街道立面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以坪山区坪山街道为例,从建筑风格角度:街道整体多为朴素的现代风格,未体现当地文化底蕴,个别建筑因业主自改,虽别有特色但与整体朴素风格不融洽,随着时间迁移,大部分建筑展现的是陈旧气息,部分建筑破旧不堪且造型相对简单;从建筑色彩角度:街道整体颜色混乱,无统一色调,且色彩较为暗淡,窗户色彩主要为白色铝合金窗,商铺色彩更是杂乱无序;从装饰用材角度:整体混乱,部分建筑采用老式瓷砖进行装饰,部分建筑采用大理石材进行立面铺贴,辅以各种涂料进行美化,但这些装饰用材随时间推移,出现空鼓、脱落、颜色暗淡且污染严重等问题。
关于城市商业街区沿街建筑立面更新策略的研究
日期:2018-10-23 15:53 点击: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