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已经连接到互联网之中,这意味着网络空间必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第五空间”。网络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技术基础和纽带。由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杨学成提出了“e带e路”的概念,即“互联网经济带和21世纪网上丝绸之路[ 杨学成.中国互联网的“e带e路”[J].通信世界,2017(16):8.]”。杨教授指出,互联网应该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的“出海帆船”,国家在打造物理空间的“一带一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同步打造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的“e带e路”。2017年12月5日,继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黄日涵和以色列海法大学博士后丛培影进一步提出了“’e带e路’助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观点。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共享经济、跨境电商、云储存、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开始在全球发力,中国从互联网领域的追随者逐渐向引领者转变。中国正在通过互联网基础实施的建设、互联网经济模式的输出等带动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快车促进共同发展。而共建共享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之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亦或是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关键在于黏合剂的存在,即共同的利益。而当前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网络空间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公平等一系列影响共同利益形成的因素。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给所有国家带来同等的发展机遇,而是导致比传统工业社会更难以逾越的鸿沟,即数字鸿沟。互联网时代的“马太效应”并没有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而减轻,而是更加明显。网络文明时代,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可以说主要是由网络技术差异造成的网络不平等的秩序而导致的。物理空间的矛盾和冲突会延伸到网络空间,同时网络空间的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也会进而导致物理空间形势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当下网络命运共同体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和支撑,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则在促进网络治理向着多边、民主、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以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础。“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战略,以通过人文交流、技术合作、空间治理等具体措施将沿线各国连接成为休戚与同的命运共同体,进而通过小范围的共同体促进整个人类共同体的形成。“一带一路”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沿线国家在语言、宗教、民族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将“一带一路”涵盖之下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中国需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网络自身的流动性、互联性使得其在人文交流、技术合作、空间治理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一带一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e带e路”,将是网络化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可行的路径,同时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持续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互联网思想的实践路径:e带e路
日期:2019-02-19 18:01 点击: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