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课堂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人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均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离不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践环境的整体塑造。首先,环境的塑造是要营造充分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要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环境的浸染中感受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工程,搭建思政育人新平台,通过举办“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法治高校文化节”、“道德讲坛”和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等很好地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用组建红色文化研讨社,来定期组织学生骨干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讨、红色文化宣传和“红色之旅”实践,校园里刮起了阵阵争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诗词、演唱红色歌曲的“红色旋风”。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以微信公众号“吉马在线”、QQ、微视频、微公益和思政课网络课程等为载体,依托移动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 弹幕助手”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有效互动,创新了思政教育新途径,拓展了育人时空,搭建了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新平台。
其次,育人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理论教学需要深入浅出。要注重以特定场地、场景为背景,把深刻的理论教学“浅出”,把静态化的历史素材“动化”、“活化”,使受教者的思想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传播内化的效果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实践基地提升工程,拓宽思政育人时空。充分挖掘吉安丰富的文化育人社会优秀资源,共建了吉安市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等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基地专家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不是带学生走马观花,拍照留影,而是通过课前精心设计方案、布置任务并在实践基地兼职教师的授课指导下,按照自学理论、提出问题——参观学习、深入思考——互相讨论、解决问题——体验感悟、深化理解四个步骤进行,同时要求学生将活动成果制作成PPT或微视频与全班同学分享。实践基地提升工程,有效地将思政理论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课堂拓展到社会课堂,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见实物、看真景、观实迹”搭建一流平台,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时空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发挥了社会优秀资源协调育人的功效,增加了大学生的获得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的实践环境塑造
日期:2019-03-25 15:18 点击:223